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感.docx
《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感很有幸于暑假期间拜读了浙江特级教师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一书,本书着意于探寻教育中美的源泉,让教育之美在师生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中诗意地实现。郑英老师用一个个鲜活而深刻的案例为教育者们呈现了最美的教育姿态,温暖着师者仁心。回顾五年的教学生涯,细细回味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个日夜,不由得让我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谛,教育唯有向善、向美、向真,才能真正让我们乐在其中,让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有质地、向美而教,为美而育的教师。书中提到教师有三重境界,第1层境界:始境,形胜一一形象上的悦目;第2层境界:又境,气胜一一气质上的赏心;第3层境界:至格,格胜一一灵魂上的高贵。到达第3层境界我还有
2、很遥远的道路,但我坚信,通往第3层境界的道路一定是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如何才能到达第三层境界呢?掩卷而思,我感悟到了向美应从修好这颗心开始,于细微处落地发芽,在自我革新中获得可持续的成长。幸运的是我在本书中找到了可持续成长的方法。一、好察非明我一直认为教师就应该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于细微之中发现蛛丝马迹并及时整改,在树立教师自身威信的同时也能挽救陷入迷途的学生,但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我发现我的明察秋毫有时也会让师生走向对抗。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读了此书我找到了答案。郑英老师曾中途接手过一个抄袭现象很严重的班级,于是她便对这个班级进行了突击式的检查,果然班上无一漏网之鱼,抄袭者都被郑老师查获了。郑老
3、师两分恼怒,三分镇定,五分得意地站在岸上,看着鱼儿在水里扑腾。此后本班的作业也开始真实了起来,但自此之后每个学生都处处小心地躲避着她,无论她如何表达好意,孩子们总是揣度她的用意,她查明了真相却失去了孩子们的心。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行为拥有单项的最终解释权,如果他们愿意通过编织美好的形象来取悦你,至少说明他们很在乎自己在你心中的形象,如果你强行揭开他们的面纱,你可能会看到他们的真面目,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对方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或是双方走向对抗,两败俱伤。于是你会看到有学生会公然犯错给你看,不是因为他真实,而是因为他在挑战你。就像书中所言“有些真相如同河蚌,一经打开便
4、会死去,你善意地与他保持距离,他可能会袒露洁白柔软的内心;你刻意地去打探他,他反倒会紧紧包裹自己。”所以我们需要给学生留点空间,为自己留点余地,就好像自行车要保持一定车距,以便让彼此进退有据。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当那几个学生频繁在语文课堂上,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请假上厕所时,我可以改变咄咄逼人的询问方式,在课下向他递上相应的药物。如果他真是身体不舒服,药物可治他的身病,如果是谎言,药物可治他的心病。当我们在为学生的心灵和尊严构筑一道“防火墙”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们真诚无伪,向美而生。二、必胜非勇无论多么强大的教师,都无法代替学生成长,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向美而生 教育 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