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学反思.docx
《西湖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湖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西湖教学反思祁江区杨庙镇中心小学张姣君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诗普通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媚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体面的爱慕和赞叹。一、图文结合,重视朗读,感受景色的美教学时,我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味西湖景色的美。如第二自然段“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闪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看看图,再请学生说说西湖的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由于多媒体图片的直观形象,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了西湖的山很美。接着教者追问:西湖的山什么美?学生们又会说出颜色美。教者抓住这一
2、机会进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出山的颜色美,“青一些、绿一些、再浓些、可以再淡些”。体味出山的颜色美之后,继续引导学生体味西湖的山的多。可以提问: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西湖的山不少?“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两个词语学生也能很快感悟得到,朗读的效果不言而喻。而对词语、句子的朗读的指导始终贯通于整节课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要求,教者就应抓住文本,挖掘教材,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的价值取向,努力让学生体验到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和遣词造句的准确,而反复的朗读就是最好的途径了。二、抓住文本空白处,利用图片进行语言训练,丰富
3、文化积累课文的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宛然仙境普通。教者抓住“仙境”一词,引导学生说说仙境普通是什么人住的地方?那这个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美”。再利用多媒体西湖图片的辅助作用,进行语言训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看着图把句子说具体,生动,有一定意境美。如:云儿在什么样的天空中飘动?什么样的湖水倒映着什么?等等课文全部学完后,我这样总结了全文:学完了课文,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西湖呢?抓住文章的总结处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词汇。学生的答案很恰当,“山清水秀、美不胜收、湖光山色、水平如镜、如诗如画”等等。词语、句子得到了积
4、累,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虽然不能亲眼目睹西湖的迷人景色,但多媒体图片却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能口头表达自己的所得。在说与听的过程中丰富了语言的积累。三、由“扶”到“放”学习比喻句,进行语言的深化在远眺西湖描写西湖湖面时,把湖面比作了一面硕大的银镜。教者便利用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比喻句:这句话中把湖面比作了什么?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接着向学生介绍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宛如”是比喻词。新课程标准提出孩子要能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而西湖这篇课文运用了不少比喻句来描写
5、景色的秀媚。如:西湖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苏堤和白堤像两条绿色的绸带,明净的湖水中的绿岛和白云的倒影让西湖像仙境,华灯像无数的银蛇等。教者专门安排了一个这样的环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文中的其他比喻句,自己去读读课文,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答案。最后老师发布答案,反馈学生画出的比喻句。有了对照喻句的理解,学生的正确率还是很高的。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实践、运用的过程了,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比喻词说一个比喻句,答案很精彩:阳光照在橡树身上,宛然给橡树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比喻句由“扶”到“放”学习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地位。固然,由于本课是写景的
6、文章,如果不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技术,学生对文中的不少用语言文字所描绘出的景色是难以理解的,也不能在课堂上就能看到举世闻名的“西湖十景”。就不会入情入境界欣赏西湖的夜景,也不能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美地朗读课文了。本节课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板书要与课文进行密切结合,教师要耐心听学生的回答并及时赋予学生客观的评价等。篇二:西湖教学反思6、西湖教学反思西湖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媚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可西湖一课上下来却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完以后感触还真是颇多。感触一:文中有着较多的比喻句。这篇课文中有四个用得十分巧妙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生动准确的
7、体现了西湖景色的漂亮,也反映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于是我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挑出文中最打动人的多处比喻句去细细体味:“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宛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荡在碧水之上。”感触二:文章至美,但这还需要学生对西湖有深刻的直观了解和一定程度的语言积累才能达到种境界。“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轻风徐来”、“湖水荡漾”、“泛舟”这些词是多么精练,多么抽象,又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再加之一类两类生字共有31个,更给课文增加
8、了难度.因此这篇课文虽美是美极了,但难又是难极了。第一课时上的时候虽说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学生初读读得并不尽人意,所以又花了一些时间指导学生如何将长句读好,如何将文章读流利。文章篇幅较长,几次指导,就占用了本节课的不少时间,最后也就只能简单地学了课文第一小节,并没有按计划学到第二小节。感触三:每一个自然段的重点各不相同。由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变化,我又重新设计了西湖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试着引领学生看着图,在西湖边走一圈,让学生对西湖的全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并通过朗读、说话进一步去感悟西湖独特的美丽。课文的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侧重点,第一自然段换词造句,第一课时已经训练过了。第二自然段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湖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