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ppt(6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 (一)健康的含义 随着医学模式改变,更新了健康的内涵,现在人们认识到只有体表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健康是“人的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满状态”(联合国卫生组织)。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易 较易 较易心理健康 心理失调 心理障碍 精神病 易 不易心理健康有三大功能:一是初级功能即预防和矫正 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二是中级功能即完善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三是高级功能即更好的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充分地发挥的最高体现。中外心理健康专家将人的心
2、理健康水平大中外心理健康专家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致分为三个等级:一是一是心理常态。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正常发展水平上应做的活动,包括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二是二是心理失调。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缺乏同龄人所应有的愉悦。若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可恢复常态。程度上可有轻、中、重度。三是三是心理病态。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程度上可有轻、中、重度。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过高效率的生活。l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l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l 面对现实,接受现实。l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l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l 人格和谐完整。l 智力正常。l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l 主观上有一种幸福感。1疾病谱的改变疾病谱的改变 2心理社会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3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 4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增加表表1、1999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构成比和位次、构成比和位次死亡原因死亡原因 男男 性性 女女 性性 合合 计计 死亡率死亡率 构成比构成比 位次位次
4、 死亡率死亡率 构成比构成比 位次位次 死亡率死亡率 构成比构成比 位次位次肿肿 瘤瘤 169.58 26.70 1 110.05 20.42 2 140.47 23.89 1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134.09 21.11 2 119.96 22.25 1 127.18 21.63 2心心 脏脏 病病 99.12 15.61 3 98.71 18.31 3 98.92 16.82 3糖糖 尿尿 病病 13.48 2.12 7 20.41 3.79 6 16.87 2.87 7 -注:注:*死亡率(死亡率(1/10万)万)焦虑:焦虑:一种没有来由的担一种没有来由的担心心 ,总觉得生活中就将有一种,
5、总觉得生活中就将有一种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是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是觉得危险和损失的临近。觉得危险和损失的临近。小资料: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以上,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黄悦勤教授解释说,在估计超过1亿人的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中,大多数是焦虑障碍和以抑郁症为主的心境障碍。根据由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牵头、京沪两城抽样的“世界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我国包括焦虑障碍,心境障碍,酒精、药物使用所致精神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在内的常见精神障碍患者,年患病率为7%,全国至少有6300万人。不过,这些常见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多数只造成个人痛苦,不会对社会构成严重
6、危害。今年两会期间,参加两会的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也坦承,中国7%的人口患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总数超过1亿人。10%的警察有心理障碍,其中2.11%达到严重心理障碍程度,表现为强迫症状、敌对性、偏执、焦虑等。长期目睹凶杀等的残暴场面,对他们精神冲击也很大。调查显示,43%的民警承认自己有焦虑状态;17.9%的民警缺乏从警信心;12.4%的民警性格执拗;12.4%的民警心理恐惧;另有6.7%和0.5%的民警分别存在冷漠和行为失控 强迫:不由自主的、反复出强迫:不由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模式化的意念或者行为。现的、模式化的意念或者行为。恐惧:对于某种特定对象恐惧:对于某种特定对象的不合情理的害怕
7、和拒斥。的不合情理的害怕和拒斥。抑郁抑郁:它指个体丧失了对生活积极的体验和:它指个体丧失了对生活积极的体验和 意义感,或者是产生了意义感,或者是产生了其他心理过程的其他心理过程的消极的反应。消极的反应。“丧失了积极的体验,无从体会快乐,生活丧失了积极的体验,无从体会快乐,生活当中所有的活动和目标都无法用它体会到快乐当中所有的活动和目标都无法用它体会到快乐”不快乐还没有意义感不快乐还没有意义感 在我国,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损失之和 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15岁至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占到全球每年自杀者总数的1/5。尤其令专家震惊的是,近两年,
8、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l 时间紧迫感强,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l 竞争性强,特别的争强好胜,特别看重 输赢,同时把竞争的情景在生活当中泛化了。l “数字化生存”倾向用一套数量指标,定量指标去描述、体会、指导和规划他的生活。幸福的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幸福的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 +后后天的环境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量。把握、调整把握、调整 心理和谐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即对内能悦纳自我、平衡认知失调、化解心理冲突,对外能适应社会、调整挫折反应、化解人际冲突。心理调适指个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心理与行为障碍时,自我调整认识或行为以积极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一)、树立合
9、理信念。合理情绪理论ABC 理论 A事件 C情绪 B信念我们的情绪从来都不是由我们遭遇的事件简单直接的决定的,它经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变量,以特定的生活信念具体的生活态度来解释和作用的。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1、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2、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4、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5、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6
10、、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他们。7、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8、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9、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10、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11、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如果人找不到这个答案,就会痛苦一生。非理性思维方式:我喜欢如此我应该如此;也许一定;很难没有办法;有时候总是;某些所有的;我表现不好我不好;好像如此确实如此;到目前为止如此必
11、然永远如此;(就是将“想要”、“希望”等变成“一定要”、“必须”或“应该”的表现。)必须和应该 糟糕至极 全部和所有 (二)、减轻工作压力(1)l 学会放弃(信念调整)甘于有所放弃。善于有所放弃 (二)、减轻工作压力(2)l 强制休息 强迫 周期性 彻底 (三)、学会心理调适(3)1、用快乐奖赏自己l坚持积极的业余爱好 做来快乐的。能够带来学习、发展、创造的体验 互补的 荣毅仁,2005年10月26日,89岁 “养心就是养生。”“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四)、调整挫折反应(四)、调整挫折反应(1)“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高远,到处有不平”认识认识
12、 “自古英雄多磨难”陈毅 “前车之鉴”挑战挑战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任何事情的结果完全 是因人而异的,苦难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可能是一块垫 脚石,是一笔财富,但是对于弱者来说,可能就是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四)、调整挫折反应(四)、调整挫折反应(2)主动调整目标 培养积极快乐的个性品质 善于摆脱挫折带来的烦恼 1、“糊涂”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 2、“塞翁失马,焉知祸福”3“以泪洗心”4“一笑了之”5“变害为利”(四)、调整挫折反应(四)、调整挫折反应(3)加强对人生事件的心理预期 l修正关于挫折的三个观点修正关于
13、挫折的三个观点到底要怎样做,我才能避免挫折?到底要怎样做,我才能避免挫折?我并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会让我遇我并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会让我遇到这样的境况到这样的境况为什么偏偏会是我呢?为什么偏偏会是我呢?l积极的认知策略积极的认知策略努力去看事情积极的一面努力去看事情积极的一面凭借过去的经验解释凭借过去的经验解释努力地更客观地看待情境努力地更客观地看待情境仔细考虑这种情境,并努力理解它仔细考虑这种情境,并努力理解它接受它,认为做什么也没有用接受它,认为做什么也没有用对自己发誓,下次再也不会这样对自己发誓,下次再也不会这样自言自语地说些让自己感觉好的一些自言自语地说些让自己感觉好的一些事情事情l技巧篇1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2接受自己的力量、缺点、成功和失败。3拥有一个能够坦率交谈的好朋友。4用积极有建设性的行动来对待工作中应激的来源。5除与同事交流外,保持自己的社交生活。6从事工作以外的创造性活动。7从事于有意义的工作。8用分析法对待个人压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