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滞产患者的诊疗规范.docx
《中医滞产患者的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滞产患者的诊疗规范.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滞产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滞产,又称“难产”,是指妊娠足月临产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总产程超过24小时。西医学称为“异常分娩”。滞产通常是由下列两种原因引起:一种原因是子宫肌肉无法产生足够强烈或规则性的收缩。另一种原因是正常分娩受到梗阻。梗阻发生的原因是胎儿的头太大,而盆腔的骨质出口处太小,这叫做头盆不称,或者是由于胎儿的位置使得分娩发生困难所致。中医认为滞产的发生有虚、实两种因素。虚主要是气血虚弱;实主要是气滞血瘀。无论何种因素,均是由于胞宫的收缩力不足而不能顺利分娩。二、治疗方法1 .艾条疗法【操作】采用艾灸至阴穴治疗持续性枕横位(后)难产,收到一定的效果。灸前排空膀胱,松解裤带,卧
2、或坐位。艾灸双侧至阴穴15分钟,施温和灸法,隔30分钟产程无进展再灸1次。2 .耳穴压豆【主穴】内分泌、子宫。【操作】将孕妇左耳洗净常规消毒,清除耳垢后,用O.5CnIXO.5Cnl胶布粘一粒王不留行,贴在准确的穴位上,同时嘱咐病人自行按压,按至耳廓红、热、发胀为止。两耳交替贴,直至胎儿娩出。3 .外敷疗法【操作】取黄麻子15粒。去皮、捣,分成两等分,置双足涌泉穴上,用纱布条固定,产后即取下。黄麻子贴于足心后,早者半小时开始宫缩,晚者1小时开始宫缩。经产妇从规律宫缩致胎儿娩出需要3.8小时,初产妇平均需要用7小时。特别在产程中宫缩乏力的产妇中,贴上黄麻子后十余分钟宫缩加强。4 .穴位注射【主穴】合谷、三阴交。【操作】用缩宫素IOU加入0.5%奴夫卡因IoOnIl内,行一侧合谷、三阴交穴位注射,患者有酸、麻、胀感后推药Imlo观察5分钟仍不见宫缩明显改善者,同侧或对侧重复注射1次。病例选择指征:宫口开全,胎头已达盆底(压近直肠有便意感)或胎头已剥露,且无骨盆狭窄存在,主要是由于宫缩不好致胎儿不能娩出者。穴位注射治疗时滞产不能超过L5小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滞产 患者 诊疗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