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发热症状护理常规.docx
《医院患者发热症状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患者发热症状护理常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患者发热症状护理常规一、定义、机制(一)定义大多数有机体能生存的体温不超过45P,而人体温度又常被调控于此体温以下,即3542。C之间,体温上升也常限于42。C以下,很少突破。这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比较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其对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它是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一般而言,腋下温度在37。C以上,口腔温度在37.3。C以上,直肠温度在37.6。C以上,一昼夜体温波动在UC以上,可称为发热。过热可因机体产热过多、散热过少或因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由于此种
2、体温升高既无致热原的作用,亦无体温调定点水平的上移,因而与发热有本质的区别。另外,生理因素引起的体温升高,不能称为发热(二)机制发热激活物是指外致热原和体内某些产物能够激活内生致热原细胞,而使其产生并释放白细胞致热原。其中外致热原细胞包括细菌、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物质等。内生致热原是由产内生致热原细胞被发热激活物激活后,产生并释放的致热物质。许多实验资料表明,传染源和致炎物质的主要作用就是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如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其他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现在已知的内生致热原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第一介的质、第六介的质等。当这些内生致热原经由血液循环到达下丘脑时,可使
3、该细胞释放前列腺素,这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外周介质的介导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于是患者便会感到目前体温“太低,因此,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加强,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而造成肢端发冷、起鸡皮疙瘩,汗腺分泌功能降低,出汗减少,甚至停止,此时,患者会盖大棉被而使散热减少;另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作用,引起骨骼肌紧张或寒战,使产热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致代谢增加,也使产热增多,结果,产热大于散热,如此一来,体温便上升了。二、原因及类型(一)原因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散热减少或产热增多或者说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临床上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以感染性最
4、为常见。1.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如伤寒、结核、细菌性痢疾、丹毒、肺炎、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脓肿、肺脓肿等;病毒感染,如流感、肠道病毒感染、脊髓前角灰白质炎、I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麻疹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阿米巴病;霉菌,如霉浆菌;立克次体等。2.非感染性因素恶性肿瘤,由于组织坏死等原因常释放出内生性致热原而出现发热现象,或因一些恶性肿瘤免疫力降低而造成感染致发热;结缔组织病,也可称自体免疫疾病,由于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身体组织,造成炎性反应,释放出许多内生致热原而致发热;遗传及代谢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髓质肿瘤等;体温调节中枢失常,如脑瘤、
5、脑出血、脑炎等;化学物质,如药物进入血液后所致的输液、输血反应;血肿块、心肌梗死的组织坏死等。(二)类型按发热的程度可分为微热,即腋温为37.138t,多见于结核、风湿;中等发热,即腋温为38389P,多见于一般感染性疾病;高热,即腋温为3940oC,见于急性感染;过高热,即腋温为40。C以上,见于中暑等。按体温波动规律不一,临床上常将发热分为如下类型:1 .稽留热指高热持续不退,体温维持在3940。C上下,达数日或数周之久,昼夜体温差消失或缩小(不超过1)。多见于大叶性肺炎、沙门氏菌感染的伤寒、立克次体感染的伤寒、恙虫病及急性传染病的极期等。2 .弛张热指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体温差仍存在且波动
6、范围超过1。C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常见于粟粒结核、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及一些非感染性疾病等。3 .波状热指体温上升可达中等热或高热,持续数日,又逐渐降至微热或正常水平,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周而复始,体温曲线呈波浪状,常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等。4 .间歇热指体温突然升高达高热,持续数小时后又恢复正常,间隔数小时或数日,体温又突然上升,如此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5 .双峰热指高热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小波动,形成双峰,可见于黑热病、恶性疟疾、大肠杆菌败血症、绿脓杆菌败血症等。6 .不规则热指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化无规律,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感染
7、性心内膜炎等。此外,必须强调,婴儿、老年人及有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在感染的情况下可能并不表现发热,甚至以体温过低来表现体温的异常,故应谨慎。三、身心反应(一)机体代谢的反应首先,发热会造成分解代谢的增强,尤其是糖、脂肪、蛋白质,从而可出现消瘦、血糖升高、糖尿、负氮平衡致组织修复力减弱等。体温平均每升高1,新陈代谢率增加13%,再次造成水、维生素代谢的异常。在体温升高和高热期,患者尿、汗均减少,水、钠、氯在体内潴留;而在退热期,水分蒸发增加和出汗增多,从而增加脱水及电解质不平衡的可能。(二)各系统的反应1 .循环系统反应发热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性增高,体温升高,刺激心脏窦房结,使心率增快,
8、一般体温每升高UC,成人心率增加10次/分钟左右,儿童增加15次/分钟。但有些疾病可出现相对缓脉,即心率不随体温升高而增快,如伤寒、脑干损伤、颅内压增高等。另外,体温上升致血管收缩,血压可升高,退热时,血管扩张和大量出汗,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2 .消化系统反应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出现食欲不振、舌苔、口干、呃逆、便秘、消化不良等现象。3 .呼吸系统反应发热时,体温升高及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呼吸中枢,使其兴奋性增高,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有助于机体散热,但通气过度又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且持续高热,大脑皮质及呼吸中枢又可被抑制,出现浅慢或不规则呼吸等。4 .中枢神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患者 发热 症状 护理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