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耳流脓患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耳流脓患者护理常规.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耳流脓患者护理常规耳流脓是耳部炎性病变的主要症状之一。常见疾病有外耳道炎、外耳道病、急慢性中耳炎及耳源性并发症等。耳脓的质、量、气味、色泽因疾病不同而异。中医古籍对耳流脓有颇多记载,称为黄脓、红脓、白脓、青脓,耳内流出脓水臭秽者,称为耳瘩。【病因病机】1.风热外袭或风寒化热循经上犯,风热邪毒结聚耳窍而为病。2 .风热湿邪侵袭传里,引动肝胆之火,或肝胆素有内热,循经上蒸,热邪搏结于耳窍,火热炽盛,蚀腐鼓膜,化腐成脓。3 .素体脾胃虚弱,健运失职,湿浊内生,加之正不胜邪,邪毒滞留,与湿浊困聚耳窍,以致脓耳缠绵难愈。4 .肾精亏耗,耳窍失养,邪毒乘虚侵袭或滞留,使脓耳迁延难愈,肾虚耳部骨质失养,
2、不堪邪毒腐蚀,久之骨腐脓浊而臭。【临床表现】耳流脓有新旧之分,多表现为脓黄白、黄稠、黑腐臭秽,或有豆腐渣样物、量可多可少。【诊断要点】1.病史有脓耳病史。2 .临床症状脓耳急发,耳痛较剧,流脓黄稠,耳后红肿疼痛,伴壮热,头痛如劈,全身不适。3 .局部检查耳后完骨红肿压痛,外耳道深部后上壁红肿触痛,可出现“下塌”现象;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见耳后肿胀,触之可有波动感,肿起处穿刺可抽出脓液。耳后沟消失,耳廓被推向外、前、下方。如脓液穿溃皮肤,形成耳后建管,则反复发作,经久难愈。4 .其他乳突X线或CT扫描有骨质破坏。【处理原则】1 .中医处理原则本病应根据起病的缓急,脓液的质、量、色,结合所兼症状及舌
3、脉等情况,综合辨证。一般来说,初期多为实证、热证;流脓日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按其脓色,黄脓多为湿热,红脓多为肝胆火盛,白脓多为脾虚,流脓臭秽黑腐者,多为肾虚。临证治疗时,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应注意排脓法的运用2 .西医处理原则化脓性中耳炎在治疗方面,局部治疗及用药是首选。除非局部治疗无效,否则不需要使用口服或针剂等全身性作用的药物。因为局部治疗药物比较安全,直接作用于病灶,与口服或针剂等全身性药物相比,不会产生全身副作用。【一般护理】1.心理护理应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介绍治疗方案,告知预后的信息(鼓膜修复情况、病情反复发作情况等),使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3 .休息与饮食
4、尽量卧床休息,卧时患耳向下,以便脓液引流。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软质食物。4 .病情观察(1)每日细心多次地观察耳道分泌物的量、性质、气味,注意耳后有无红肿、压痛。如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或耳流脓后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等异常情况时,均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2)小儿应注意观察有无发热、烦躁、抓耳、不向患侧卧睡等表现,并及时报告医生。5 .治疗护理(1)清除耳部脓液:这是治疗本病的首要问题。必须彻底清除外耳道和中耳内潴留的分泌物,否则任何局部抗炎药物都不易奏效。每次诊治必须认真、细心、耐心。1)干拭法:对脓液少者,可用消毒棉签仔细拭净外耳道和中耳内的脓液与脓痂。2)湿洗法:脓液稠厚
5、而多者,可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滴入耳内片刻后,用消毒棉签将脓液和药液拭净。或教会患者自己清理,即将双氧水滴入后任其随脓液流出,如此反复数次后,拭干水分再滴入抗生素。(2)滴耳药的应用:用药前一定要先清除脓液及秽物,滴耳时宜侧卧,患耳向上,滴入药液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能到达患处并停留较长时间。选用抗生素类药物或中药清热解毒排脓滴耳剂,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名称、剂型、浓度与使用说明,并严密观察用药后患者的反应,如有无耳鸣、眩晕,或其他不适感。(3)滴鼻药的应用:选用1%麻黄碱或中药滴鼻剂,让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并向患侧微偏30。,以便药物经鼻腔到达鼻咽部咽鼓管开口处。滴鼻后轻吸鼻。(4)高热者可施以擦浴,或适当应用退热剂。(5)耳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恰当的止痛剂。并多巡视患者,与其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健康教育】1.教会患者正确攥鼻的方法。2 .洗头时勿使污水流入耳内,不做水上运动3 .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4 .教会患者正确的滴鼻、洗耳、滴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