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用药策略进展.docx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用药策略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用药策略进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用药策略进展一、概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升糖激素显著增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所致血糖及血酮体明显增高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常致昏迷及死亡,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应予紧急抢救。1型糖尿病有发生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亦可发生。常见的诱因有急性感染、外源性胰岛素用量不当或突然大幅度减量或停用、饮食不当(过量或不足、酗酒等)、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有时可无明显诱因,尤其在1型或重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常在上述各种诱因下发生酮症酸中毒,DKA按病情
2、程度可分为轻、中和重度。轻度者仅有酮症,无酸中毒,又称糖尿病酮症;中度者除酮症外,尚有轻、中度酸中毒;重度者常伴意识障碍或重度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o(一)发病机制DKA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多从激素异常和代谢紊乱两个方面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进行认识和阐述。1.激素异常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DKA的发生原因是一种双激素异常,这一学说涉及到胰岛素水平的降低,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升高。在生理状态下,人体胰岛素与拮抗激素的分泌处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保持着严密的动态平衡而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病理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相对或绝对
3、不足;更重要的是拮抗激素的分泌增多,甚至于高出基础值24倍,破坏了这一严密的激素分泌动态平衡,出现了以高血糖、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DKA。(1)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胰岛素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储能和同化激素,生理状态下由胰岛B细胞分泌,葡萄糖的刺激对这一分泌功能有着灵敏的反应,B细胞在葡萄糖的刺激下,细胞内的葡萄糖代谢产生三磷酸腺昔(ATP),使细胞膜上的钾通道关闭,导致细胞去极化,具有电压依赖性的Ca2通道开放,细胞内Ca2水平升高,引起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进入血循环后,被转运至靶细胞,随之与位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效应。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时,可使这一正常的生
4、物效应停止或减弱,而向着病理的方向发展,最终发生DKA。(2)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在拮抗激素中,胰岛的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最强,对DKA的发生起着主要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胰岛素的分泌绝对不足,而且存在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障碍。胰高血糖素与邻苯二酚胺对肝糖原的分解、糖原的异生、脂肪的动员分解有重要作用。(3)其他反调节激素分泌失控:DKA时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的水平升高,胰岛素治疗者还可引起更明显的升高。应激因素也可使这一类激素的分泌增加。DKA本身又是一种应激因素,即使给予胰岛素治疗,也持续存在反调节激素的分泌过多,延长了DKA中毒状态的持续时间。2.代谢紊乱在生理状态下,体
5、内的糖、脂肪、酮体、电解质、水等物质的代谢处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节控制之下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胰岛素作为一种贮能激素,在代谢中起着促进合成、抑制分解的作用。当胰岛素的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时,拮抗胰岛素的一组激素相对或绝对增多而促进了体内代谢分解,抑制合成,尤其是引起葡萄糖的代谢紊乱。能量来源于脂肪和蛋白质,于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速,而合成受到抑制,出现了全身代谢紊乱。(1)脂肪的动员分解:正常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以三酰甘油形式贮存于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具有促进三酰甘油合成、抑制其分解的功能,拮抗胰岛素的一组激素作用于激素敏感性脂肪酶,促进三酰甘油分解为。磷酸甘油与游离脂肪酸。当胰岛素的分泌相对
6、或绝对不足时,脂肪的分解大于合成,于是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经血循环进入肌肉及肝脏等组织器官,大量的脂肪酸使肝脏对葡萄糖的代谢移向异生,游离脂肪酸成为不限量的酮体生成的前体物质。(2)酮体生成增多:在生理状态下,当胰岛素达到生理水平时,随血循环进入肌肉的部分游离脂肪酸被氧化和利用,部分进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与。磷酸甘油化合成三酰甘油,又与前B脂蛋白结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而进入血循环。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时,由于胰高血糖素等拮抗激素分泌增多,游离脂肪酸分解加速,大部分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细胞线粒体内经B氧化成为乙酰辅酶A,最后缩合成酮体。(3)酮体和DKA的形成:酮体由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组
7、成。生理状态下,游离脂肪酸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经B氧化形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结合后经三竣酸循环氧化产生能量与二氧化碳及水。当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时,草酰乙酸减少,乙酰辅酶A不易进入三竣酸循环,便滞留堆积,最后在肝脏内转化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脱去竣基成为丙酮;大量的乙酰乙酸在B羟丁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为B羟丁酸。在血酮体中,臼羟丁酸占65%70%o乙酰乙酸与p羟丁酸为较强的有机酸,其积聚超过一定量时便发生DKAo(二)病理生理DKA的病理生理非常复杂。近年来多从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多脏器病变等三个方面进行认识和阐述。1.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I)严重脱水:DKA患者常
8、伴有严重的失水,失水量可达体重的10%左右,丢失的水分早期主要为骨骼肌的细胞内液,晚期则主要为细胞外液,后者约占总失水量的一半。引起水分丢失的主要原因如下: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DKA时血糖急骤升高,使细胞外液总渗透压增高,机体为维持细胞内外液的平衡,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这种代偿性的细胞内脱水常不易在临床发现,却是DKA脱水的主要原因。2)渗透性利尿:DKA患者的葡萄糖肾阈比正常人为高,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量比正常人的IoO200mgmin大510倍。近端肾小管最多重吸收的葡萄糖为300500mgmin,未能重吸收的葡萄糖直接影响肾小管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从而引起大量排尿。葡萄糖的利尿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酮症 酸中毒 用药 策略 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