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常规.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常规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类型,占70%80%依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3种病理生理学类型: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和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本节将以脑血栓形成为重点,介绍不同类型脑梗死。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常见的类型,动脉硬化是本病的根本病因,因此,临床上脑血栓形成主要指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因与发病机制】1.脑动脉
2、粥样硬化为脑血栓形成最常见和基本的病因,常伴高血压,且两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2.动脉炎如结缔组织病、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等均可导致动脉炎症,使管腔狭窄或闭塞。3.其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脑淀粉样血管病、颅内外夹层动脉瘤等。【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梗死部位、受损区侧支循环等有关。(一)临床特点(1)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2)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o(3)起病缓慢,症状多在发
3、病后10小时或12天达高峰。(4)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灶定位症状为主。(5)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二)临床类型根据起病方式和病程可分为以下临床类型:1 .完全型起病后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病情重,表现为一侧肢体完全瘫痪甚至昏迷。2 .进展型发病后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3 .缓慢进展型起病2周后症状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脑灌注减少有关。4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辅助检查】1 .血液和心电图检查有利于发现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病因,
4、对鉴别诊断也有价值。包括血常规、血流变、血生化(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2 .神经影像学检查可直观显示脑梗死的范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病灶的新旧等。发病后应尽快做CT检查,发病当天多无改变,但可除外脑出血,多数病例发病24小时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MRl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血管造影DSA.CTA.MRA可发现血管狭窄、闭塞及其他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炎和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moyamoyadisease)等。3 .腰穿检查仅在无条件进行CT检查,临床又难以区别脑梗死与脑出血时进行。4 .经颅多普勒(TCD)
5、检查对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痉挛或血管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有帮助。【治疗要点】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超早期、个体化和整体化治疗。1 .急性期治疗(1)早期溶栓: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开始时间V4.5小时,常用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U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o(2)调整血压:遵循个体化、慎重、适度原则。在发病24小时内,为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灌注,维持较高的血压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只有当收缩压20OmmHg或舒张压IlommHg时,才需要降低血压。(3)防治脑水肿:多见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常于发病后35天达高峰,治疗目的是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脑灌注和预防脑疝发生。可应用20%甘露醇、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梗死 患者 护理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