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困叙事与突转模式—论《九三年》与《惊心动魄的一幕》.docx
《危困叙事与突转模式—论《九三年》与《惊心动魄的一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困叙事与突转模式—论《九三年》与《惊心动魄的一幕》.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危困穗与荆辍:一论九三年与惊心动懒A幕人类渴望秩序和幸福,却常常事与愿违,总是陷入纷乱和困扰之中。纷乱和困扰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就是危困情境。所谓危困情境,即事关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和紧迫关头,而关于紧急时刻和危机情势的叙事,则是危困叙事。危困情境激发作家的叙事热情。危困的形势越紧张,冲突越激烈,叙事的推动力和冲击力就越大。危困叙事是小说叙事中的常见样态。一切伟大的史诗性和现实主义的叙事,都是面对苦难和困境的叙事,都是蕴含着痛苦体验和悲剧意味的叙事,或者说,都是危困性质的叙事。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属于危困叙事,路遥的中篇小说惊心动绕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也
2、属于危困叙事。不同的是,有的危困叙事,像一条宽阔的长河巨流,大部分河段水面宽阔,水流平静,波澜不兴,有时,也会在流经峡谷的时候,惊湍直下,涛声如雷。悲惨世界和平凡的世界就属干这种复杂形态的危困叙事。还有一种小说,是强烈形态的危困叙事。它所描写的是瀑布飞流直下的情景,是火山喷发的骇人过程,是海啸来袭的可怕画面。它的情节冲突集中而剧烈,几乎所有情节都被恐惧和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人物也都面临着生死攸关的严峻考骏。这种危困叙事中的冲突,一般是由战争、政治、宗教和情感等因素引起的。雨果的九三年和路遥的惊心动晚的一幕就属于强烈形态的危困叙事。它们所叙述的情节内容,都是特殊性质的革命引发的冲突和考验。想来,九
3、三年带给路遥的印象,一定像凡高所感受到的一样美好:带给他的精神震撼,也一定像安兰德所体脸到的一样强烈。那是一种他也许从未有过的“惊心动魄”的阅读体验。由这部叙述危困情境的小说,他联想到了自己的时代和自己的经历。在这个时代里,也有同样尖锐的冲突,也有同样严歧的危困情境,也有同样可怕的生死考脸。既然雨果的小说与自己时代的现实生活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和相同之处,那么,自己也可以根据亲眼目睹的危困情境,写一部像九三年一样令人惊心动嫩的小说。路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是在九三年的启发下写出来的。九三年对惊心动筑的一幕有着明显而直接的影响关系。1978年9月,29岁的路遥完成了自己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惊心动飒的一幕
4、;1874年2月,72岁的雨果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一个产生于青年作者危困叙事的起点,一个产生于老年作者危困叙事的终点,这决定了两部作品的品质和价值,必然是天壤悬绝的。我们先来看看法国大革命第四个年头的危困情势,看看雨果如何处理关于1793年的危困叙事,然后,再来考察九三年对路遥的小说写作的影响,迸而分析路遥的危困叙事未能获得理想效果的原因。无论从哪个兔度看,法国大革命本身就是一个极端形态的危困叙事。在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欧洲作家中,几乎没有人不被这个危困叙事的传奇性和极端性所吸引。狄更斯的双城记是关于这场革命的传奇叙事,而司汤达的红与黑则反映了这场革命对法国青年的意识世界的巨大影
5、响。发生在旺岱地区的剧烈冲突,更是法国大革命叙事中极具吸引力的情节内容。大仲马的双雄记和巴尔扎克的舒昂党人,都属于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旺岱叙事,雨果很早就注意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他对1793年的旺岱冲突,尤感兴趣。直到晚年,他才有机会从容地完成关于1793年旺岱冲突的写作计划。那么,九三年B的灵魂性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呢?人道主义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原则和绝对原则;因为,只有人道主义,才能将人类从仇恨和混乱中解救出来,最终符人类的生活提高到真正人性的高度。人道主义,这就是九三年所直达的具有核心意义的思想和具有根本意义的价值观。人道主义意味着对所有人的尊重和包容。如果没有人道主义的精神
6、,如果没有爱的智慧和能力,那么,人类将无法最终解决任何矛盾和冲突,也无法将人类从危困中解救出来。革命为了人的自由和解放,所以,革命也以人道主义作为自己的伦理原则和行动纲领。在严重的对抗和冲突中,只有基于爱和同情的人道主义原则,才能最终将人们引向和解与和平。九三年里,革命因为自由和平等而起,所以,革命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如果丧失了人道主义的原则,那么,革命就会被错误地理解为暴力和恐怖,进而一切毁灭性的行为,都会被当做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雨果才在这部小说中发出了那个振聋发演的声音:郭文是一个共和党,他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而且也的确是如此。可是一个更高级的绝对正确性出现了。在绝为正确的革命之上,
7、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在郭文生命的最后时刻,雨果用充满浪漫主义诗意的调性和修辞,把他塑造成了像天使一样完美的英雒:这样的描写,包含着巨大的道德力量和美学力量。道德力量强化了诗性的美感,美学力量强化了道德的崇高。没有人看到郭文的形象会无动于衷。人们会被他的人道主义精神所震掳,也会被他的理想主义激情所感召。一个人一旦读了九三年,一旦认识了郭文,一旦理解了他的人道主义原则,那么,他的意识就不可能是原来的样子。他会从雨果这部伟大作品里,获得这一个深刻的启示:假如不能在自己的内心培养爱的情感和能力,假如不能把人道主义原则当做绝对的原则,那么,一个人就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而人类的生活也很难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三年 惊心动魄的一幕 叙事 模式 三年 惊心动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