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及抗凝治疗主要内容.docx
《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及抗凝治疗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及抗凝治疗主要内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及抗凝治疗主要内容摘要:复发性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相关疾病发生率大约1%3%。目前,妊娠期血栓前状态是复发性流产领域的研究热点。遗传,性血栓前状态及获得性血栓前状态都是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抗凝治疗是针对血栓前状态有效的治疗措施,仍需更完善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其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有效性。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约为1%3%1o除了免疫因素、生殖系统解剖异常等会导致这一疾病的发生外,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这为临床医生治疗复发性流产开拓了新的思路。1血栓前状态的
2、概述及分类1.1血栓前状态概述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改变。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指的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涉及一系列的级联酶促反应,其最后环节是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正常机体,凝血系统、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互相协调、制约,使机体处于稳态。机体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途径都通过因子X。因子X在因子V的辅助下,使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实现机体的凝血过程。这个途径受到很多因素的调控,蛋白C(proteinC,PC)、蛋
3、白S(proteinS,PS)和抗凝血酶I(antithrombinHI,AT-印)都对凝血过程起到负调控作用。生理状态下,机体的血管功能,血液细胞成分和血液循环中的凝血因子、抗凝因子和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维持正常的血液流动。为减少在分娩胎盘剥离时候母体血液丢失,妊娠期间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发生改变,使妊娠期处于一个生理性高凝状态。这主要表现在机体的凝血因子浓度增加,抗凝因子水平下降及纤溶活性减弱。妊娠期间,凝血因子V、皿、皿、IX、X、XI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显著升高,尤其凝血因子Vn可升高10倍左右。而XI则在孕期有下降趋势。AT-DI浓度
4、和活性均无改变,蛋白C水平保持稳定或略升高,活性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游离的蛋白S减少,而活化形式的蛋白S则因为其结合蛋白的增加也相应减少。血浆的纤溶活性在孕期有所下降。由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增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下降。若妇女妊娠期间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系统出现异常,可发生病理性高凝,形成血栓前状态,继续发展形成血栓。PTS即为病理性高凝状态。PTS颇为常见,各种血液及非血液疾病时均可见到,如多颗粒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近年研究表明,产科疾病,如流产(特别是复发性流产)、胎儿生长受
5、限、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子痫前期等,其发病机理均与胎盘内或母亲重要脏器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有关2。1.2血栓前状态的分类根据其发病原因的不同,血栓前状态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是由于凝血、抗凝和纤溶有关的基因突变造成,如凝血因子V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蛋白C缺陷症、蛋白S缺陷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等;后者主要是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获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机体存在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等。1.2.1遗传性PTS1.2.1.1凝血因子V(factorV,FV)基因突变FV在血液中具有
6、抗凝作用和促凝作用。FV突变主要表现为削弱人体自身抗凝系统,产生活化蛋白C抵抗。目前经典的因子V突变称为FVLeiden(FVL),即其基因的1691位GA的点突变,使得FV氨基酸序列第506位点的精氨酸被谷氨酰胺所替代。突变后的FV对活化蛋白C反应降低,其裂解受到抑制,降解速度可为正常的1/10,导致血栓形成倾向。FVL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FVL杂合子人群中,发生血液高凝的机会是正常人群的510倍;而在FVL的纯合子人群中,这种危险性增至80倍。FVL首先是在高加索人群中被发现的(欧洲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印第安人为5%8%),在美国,FVL的人群发生率在3%7%3o1.2.1.2人活
7、化蛋白C抵抗素(humanactivatedproteinCresistancefAPCR)活化的蛋白C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是凝血因子Va及VIna的生理性抑制因子。APCR是由于活化的蛋白C无法有效地水解、灭活Va、Va,使得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生成增多,造成体内的高凝状态。APCR的原因复杂,其中95%的APCR由FVL引起,另外FVID基因突变、蛋白C(PC)或蛋白S(PS)的异常、血栓调节蛋白(TM)的异常、凝血酶原异常、APC抑制物活性增加等都会导致APCR的产生。1.2.1.3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这也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凝血酶原3-UT区20210位点核甘酸序列GA置换,此种
8、变异导致血循环中凝血酶原水平增高20%50%,此类妇女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3倍。这种基因突变在美国人群的发生率在1%4%其报道发生率仅次于FVL。1996年,Poort首次发现在凝血酶原基因的3-非翻译区第20210位点核甘酸鸟瞟吟(G)突变为腺瞟吟(A)Poort还发现G20210A突变和凝血酶原水平的升高有显著相关性。凝血酶原水平升高是血栓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2.L4蛋白C缺陷症和蛋白S缺陷症两种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蛋白C是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凝血酶及胰蛋白酶均可激活蛋白C,激活的蛋白C称为活化蛋白Cz具有抗凝和促纤溶作用。蛋白C缺陷提示凝血活性增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栓 状态 复发 流产 抗凝 治疗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