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docx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发明创造名称: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尊敬的审查员:本次答复,申请人修改了申请文件,并进行下述答复。一、申请文件修改说明1 .将原权利要求1删除,在原权利要求2的基础上,增加技术特征“排水沟(3)为现浇的防水混凝土”、“隔水板(15)向排水沟(3)倾斜布置”以及“排水槽的出水口设置PVC排水管,PVC排水管倾斜布置并贯穿排水沟(3)的侧壁”,再作为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增加的技术特征的依据:说明书(CN112252115A)第26段末句、第24段第三行,以及第24段末行。另外,对于其他权利要求进行了适应性调整。2 .将说明书第25段第二行“下垫层16为下垫层16为厚20Omm的C15细石
2、现浇混凝土”中重复的“下垫层16为删除,此为对明显错误的更正。上述修改符合或可视为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1条第3款的规定,也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二、关于创造性的答复1.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比文件1(CN209873997U)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雨水回收系统,是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区别技术特征和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技术特征为:(1)人行道的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面层、砂垫层、碎石垫层、透水土工布、隔水板、下垫层和基土层,面层下侧为过滤结构层,过滤结构层的底部为隔水板,隔水板向排水沟倾斜布
3、置,隔水板上设置排水槽,排水槽的出水口设置PvC排水管,PVC排水管倾斜布置并贯穿排水沟的侧壁,排水沟为现浇的防水混凝土;(2)排水沟可设置在人行道的一侧;过滤结构设置在雨水篦子的顶部;地下蓄水池的顶部设置取水井道,取水井道的顶部位于绿化带并通过盖板封闭。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确保道路结构的过滤、排水及防渗性能,以及如何方便灌溉。是否显而易见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从人行道路面结构的组成来看,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雨水回收系统,根据说明书第34段以及图12,人行道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层21、砂层22、种植土层23、阻根层24、排水板25
4、以及玻纤布层26。对比文件I中的人行道路面结构与本申请的人行道路面结构不同,本申请的人行道的路面结构不含有种植土层,也未设置阻根层。对比文件2(CN109958018)公开的内容涉及一种强降雨城市道路透水性路面结构,根据说明书第3337段以及附图12,路面本体包括土基1、透水碎石层2、基层3和透水混凝土层4,透水碎石层2作为垫层铺设在土基1的上方,透水碎石层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大粒径碎石层21和小粒径碎石层22,大粒径碎石层21和土基1之间铺设有无纺土工布作为反滤织物5,基层3铺设在透水碎石层2的上方,基层3采用砾石和钢渣的混合料。比较来看,本申请的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并不存在反滤织物5,对比
5、文件2中的基层3与本申请中的砂垫层和碎石垫层也不完全相同。对比文件2中,透水碎石层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大粒径碎石层21和小粒径碎石层22,目的之一在于提高该结构层的储水量,参见说明书第36段。本申请并不考虑人行道的路面结构本身的储水能力,而是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能过滤降水即可。因此,从用途上看,对比文件2的路面结构不适于解决本申请的问题。对比文件1的路面结构包括种植土层,并且种植土层中含有保水剂,可以吸收存储大量水分,参见说明书第27段。对比文件2的透水碎石层2具有较高的储水能力,假若将对比文件1中含有保水剂的种植土层替换为对比文件2中的透水碎石层2,显然这一容易想到的路面结构与本申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绵 城市 可回收 利用 雨水 道路 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