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放线菌.ppt
《第18章放线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章放线菌.ppt(2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第18章章第一节第一节 放线菌属放线菌属 1.1.概念概念 放线菌(放线菌(ActinomycesActinomyces)是一群介于细菌)是一群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单细胞有分枝呈丝状的原和真菌之间的单细胞有分枝呈丝状的原核细胞界微生物。核细胞界微生物。概述概述2.分类分类目前发现目前发现引起人放线菌病的主要有引起人放线菌病的主要有5种。种。衣氏放线菌衣氏放线菌(A.israelii)内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A.naeslundii)粘液放线菌粘液放线菌(A.viscous)龋齿放线菌龋齿放线菌(A.odontolyticus)丙酸株网菌丙酸株网菌(Arachniapropionica)牛放线菌
2、牛放线菌(A.boris)主要引起牛的放线菌病。主要引起牛的放线菌病。代表菌:衣氏放线菌代表菌:衣氏放线菌(A.israelii)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与染色形态结构与染色1.G1.G+丝状杆菌。丝状杆菌。2.2.在病灶组织中菌丝常在病灶组织中菌丝常交织在一起,形成密集交织在一起,形成密集的菌团,肉眼所见为的菌团,肉眼所见为黄色颗粒,被称为黄色颗粒,被称为硫磺样颗粒。硫磺样颗粒。3.非抗酸性非抗酸性 苏木紫伊红染色苏木紫伊红染色 中心部分菌丝一紫色如菊花样。中心部分菌丝一紫色如菊花样。四周菌体末端膨大部分红色。四周菌体末端膨大部分红色。衣氏放线菌(革兰染色)培养特点培养特点 v1.1.培
3、养比较困难。培养比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厌氧或微需氧;初分离需初分离需COCO2 2 v2.2.葡萄糖肉汤葡萄糖肉汤 培养基底部形成灰白色球形小颗粒沉培养基底部形成灰白色球形小颗粒沉淀物。淀物。v3.3.硫乙醇酸钠肉汤硫乙醇酸钠肉汤 下层形成白色或灰白色雪花样生长下层形成白色或灰白色雪花样生长 v4.4.血平板血平板灰白色灰白色/淡黄色粗糙而不规则的菌落,不溶血。淡黄色粗糙而不规则的菌落,不溶血。多次移种可形成光滑、柔软、白色、有光泽易于钩取的菌多次移种可形成光滑、柔软、白色、有光泽易于钩取的菌落。落。v5.5.牛心脑浸液琼脂平板牛心脑浸液琼脂平板 直径直径0.030.030.06mm0.06m
4、m,蛛网状微,蛛网状微菌落。菌落。有助于鉴定放线菌。有助于鉴定放线菌。v6.6.牛放线菌在牛心脑浸液琼脂培养基上牛放线菌在牛心脑浸液琼脂培养基上 扁平、光滑、扁平、光滑、边缘整,呈颗粒状微小菌落边缘整,呈颗粒状微小菌落 菌落增大。菌落增大。衣氏放线菌在厌氧血平板上粗糙型菌落a 衣氏放线菌在厌氧血平板上粗糙型菌落b衣氏放线菌硫磺颗粒及压片生化反应生化反应衣氏放线菌与牛放线的生化特征衣氏放线菌与牛放线的生化特征致致 病病 性性放线菌与龋齿和牙周炎的关系放线菌与龋齿和牙周炎的关系内氏和粘液放线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质6-去氧太洛糖(6-deoxytalose),可将口腔中的放线菌和其他细菌黏附在牙釉质上
5、形成菌斑。由于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酸,腐蚀、酸化釉质形成齿,其他细菌可进一步引起齿龈炎和牙周炎。口腔中的变异链球菌口腔中的变异链球菌(S.mutans)、血链球菌、血链球菌(S.sanguis)和消化链球菌和消化链球菌(P.anarobius)等,等,能使蔗糖变成胶状葡聚糖,附着于齿面、形成齿斑。能使蔗糖变成胶状葡聚糖,附着于齿面、形成齿斑。乳酸杆菌则在齿斑上进一步发酵蔗糖或其他食品中乳酸杆菌则在齿斑上进一步发酵蔗糖或其他食品中的糖类产生乳酸。溶解齿质及法朗质中的磷酸钙,的糖类产生乳酸。溶解齿质及法朗质中的磷酸钙,使之脱钙,使其他细菌经牙质小管侵入牙髓,造成使之脱钙,使其他细菌经牙质小管侵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 放线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