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灌区改造行动计划.docx
《大中型灌区改造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中型灌区改造行动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大中型灌区改造行动计划一、水利管理改革取得突破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涉水事务监管得到强化,水利管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出台4部、修订16件次省级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实现水行政审批事项四级四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建成执法基地38个,水行政执法能力明显增强。批复实施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治涝规划、区域水利治理规划,全面编制一河一策,开展水利空间规划、河湖保护规划编制,完善水利规划管理办法,严格水工程建设规划许可。出台加快水权改革的意见,开展地下水取水权交易。洪泽湖等6个省管湖泊联席会议实质性运作,省管湖泊基本实施网格化管理
2、。划定2159条骨干河道、145个湖泊、940座水库和规模以上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范围线,保护范围L74万平方千米,徐州国家水流产权确权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完成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改革面积5437万亩。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实施项目代建制和区域集中监理制等,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全覆盖稽查重点项目,强化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压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强化工程精细化管理,建立工程安全鉴定、除险加固常态化机制,基本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累计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22家、省级水管单位328家、小型水库规范化管理单位534家。创建
3、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6家,打造水韵江苏宣教品牌。水利监督体系基本建立,组建监督组织机构,形成联动监管网络,水利行业强监管态势总体形成。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发布实施33部地方标准。智慧水利框架基本形成,水文监测站网进一步完善,实现水利信息一张图应用。水利人才队伍能力全面提升,全省水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底,十三五规划16项指标全面完成,其中11项指标超额完成。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持续建设,全省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流域防洪安全度还不
4、高,太湖、洪泽湖洪水出路不足,沂沐泗地区防洪风险大,长江部分堤防、局部河势及侵蚀段主海堤不够稳固;区域治理短板仍较明显,淮北地区因洪致涝问题尚未根本缓解,里下河地区中滞与下排能力依然不足,沿江地区引排能力与城镇化进程不相适应,太湖地区存在防洪排涝与水质保护双重保障两难的问题;水资源节约利用尚需强化,水质型缺水问题还未系统解决,用水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河湖生态复苏任务艰巨,已围占河湖水域清退任务繁重,一些河湖入河污染物量仍超过环境容量,河湖生态退化问题还很突出;水利管理服务效能有待提升,防范化解洪涝、干旱和水污染等重大风险能力需要加强,水利创新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5、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和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大局,以水利现代化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现代水网构建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河湖保护,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之路,为江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实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
6、往,把增进人民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精心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保护优先,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河湖管理与保护,提升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大局,围绕我省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关系,拓宽水利服务领域,优化水利发展布局,适度超前发展,全面提升水利综合保障能力。坚持系统治理,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
7、体,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流域规划一体化、水系治理一体化、工程运行一体化、河湖管护一体化,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提高水利系统治理效能,促进水利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强化依法治水和规划引领,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深化水利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打造水情教育基地,全力构建系统完备的水利治理体系。(三)发展目标1、远景目标2035年前,全省基本建成与省域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水资源节约利用体系、水生态治理保护体系和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展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复苏、
8、水管理智能高效、水文化传承弘扬的水利现代化图景。可靠的水工程,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运行精准、应急有序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防洪、除涝、挡潮、灌溉、供水、降渍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效控减水旱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高标准、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可续的水资源,建成配置优化、集约安全的水资源节约利用体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成为规划准则,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适度宽裕,水量、水质、水位变化风险可控,有效化解资源环境约束,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高效能、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可享的水环境,建成空间融合、河湖健康的水生态治理保护体系,保持河湖空间完整、功能完好,形成河安湖晏、水清岸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中型 灌区 改造 行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