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新型城镇化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行动计划.docx
《夯实新型城镇化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实新型城镇化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行动计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夯实新型城镇化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坚持六个一的发展思路和六个更加注重的策略方法,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以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为方向,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走在
2、前列,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二、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着力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为全面依法治省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程序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审批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增强社区统筹资源调配自主权。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普遍设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督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职责,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
3、式服务。三、深入推进均衡城镇化扎实迈向全民共同富裕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城市空间、社会、资金等领域治理体制机制,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第一节统筹区域联动发展一体布局深度融入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发挥山东省处于北横、东纵的十字交汇区位优势,按照统筹协调、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原则,围绕一群两心三圈,构建适度集聚、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一、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密切联动黄河中上游城市群,积极构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通道,引领带动黄河流域整体提升。建立和完善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共商对接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和省际重大合
4、作事项。深化与省界相邻城市的联动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沿黄省区、国家综合运输通道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服务水平。二、推动济南、青岛提升能级联动发展加快提升济南辐射带动作用和青岛开放创新功能,鼓励社保转接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打造错位互补发展的双引擎。织密济南与青岛之间联系通道,构建济青科创制造廊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聚带。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带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六市一体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优先打造济(南)一淄(博)、济(南)一泰(安)发展轴。以青岛为核心,聚集形成潍坊一烟台一威海一日照一体联动发展的沿海城镇高质量发展带。三、促进三大经济圈一体发展坚决
5、破除经济圈之间、城市之间行政和市场壁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经济圈城镇体系,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做强做大省会经济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世界级产业基地、国际医养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胶东经济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创新中心、对外开放枢纽和黄河流域开放门户。振兴崛起鲁南经济圈,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和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优势互补、协调联动、一体建设。四、提升交通网络支撑能力五、青岛为中心,烟台、临沂、潍坊、荷泽等城市为节点,构建中心凸显、内联外通的综合
6、立体交通网络,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全省公路网密度达到188.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400公里左右,市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通用机场数量达到30个左右,2030年实现经济圈内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城市群内城市之间2小时通达,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城市群。第二节推动城镇体系结构均衡协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补齐城市设施短板,增强城市承载力,建设一批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一、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品质,疏通老城区微循环,建设文化、体育、休闲活动场地,完善老城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建设公园城市,开展公共开敞空间、城市公园、体
7、育公园、社区公园等城市增绿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具有高品质景观环境的城市特色片区和魅力街区。提升城市设施支撑能力,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三级医院和高等院校在大中城市布局,增加文化体育资源供给,推进文化馆、博物馆、科学馆、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完善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布局合理、经济高效、绿色便捷、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动。二、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作用,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
8、力。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基础、市政公用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引导县域特色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在中小城市集聚,优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努力形成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产业集聚区。三、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按照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培育发展卫星镇,遴选一批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积极对接城市需求,承接城市发展外溢红利。精心打造专业功能镇,加强对占据区位优势或具备独特资源的小城镇的政策保障和市场化运作水平,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精深加工、交通枢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夯实 新型 城镇 基层 社会 治理 基础 行动计划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