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一、发展目标一、近期目标到2022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糯稻、全域旅游和膏盐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农文旅养三产融合初步显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彰显成效,乡村文明程度有效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以汤池、杨河、杨岭、城北、杨河、田店、义和等6个特色乡镇为重点,建成应城乡村五大振兴示范强镇,进而将应城打造成江汉平原振兴发展样板区、湖北省农文旅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二、远景展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
2、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财政优先保障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强化乡村振兴新动能。现代农业体系更加健全,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全面建成,绿色发展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稳步实现省级农业强市既定目标。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一个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屹立在华中大地。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
3、、有人才的要求,加强四馆三场(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博物馆,剧场、综合排练场、文体广场)建设,推进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五个一标准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恢复重建科技馆,加强校园小小科技馆建设,注重发挥科技馆先进科技知识普及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加强流动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推进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实施百团千队万能人扶持工程、百姓舞台工程。鼓励发展乡村社会文艺团队和农村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完善乡村文化工作网络。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
4、级以上标准,村(社区)文体活动广场实现全覆盖。二、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需求引导文化供给,建立乡村居民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行按需制单,百姓点单服务模式,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符合乡村居民的需求、更受乡村居民的欢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健康适用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活动,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培训行动。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积极推出反映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到2021年,全市所有社区和行政村实现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所有的街道办事处、乡镇都有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5、。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扶持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科学普及和文化娱乐活动。通过组织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大型展演等形式,为农村文化队伍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以春节、国庆、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载体,组织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持续推进文化惠民活动,推动传统戏曲、全民阅读和经典电影进乡村。鼓励创新发展现代楚剧、摄影大赛、乡贤文化节、音乐诗会、体育比赛、文艺创作等各类文体活动。三、总体要求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到2022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既要实现全面小康,又要
6、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第一节指导思想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总路径,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农文旅养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应城三宝(膏、盐、温泉)特色资源优势,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促进特色产业壮大发展,维护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做好做实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坚决打赢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攻坚战,全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环境综合整治村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
7、平,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谱写应城乡村振兴新篇章。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农民主体,以人为本,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和发展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丰富多彩。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
8、推进。第三节发展目标一、近期目标到2022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糯稻、全域旅游和膏盐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农文旅养三产融合初步显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彰显成效,乡村文明程度有效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以汤池、杨河、杨岭、城北、杨河、田店、义和等6个特色乡镇为重点,建成应城乡村五大振兴示范强镇,进而将应城打造成江汉平原振兴发展样板区、湖北省农文旅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二、远景展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善 农村 公共 文化 服务体系 行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