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查房呼吸衰竭.ppt
《护理查房呼吸衰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查房呼吸衰竭.ppt(5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护理查房护理查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发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病例病例 患者男性屠金波68岁,11月25日因“重症肺炎,支气管扩张症”收住内科,11.28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无力,SPo2:50%左右,考虑痰液窒息,拟“急性呼吸衰竭”收住ICU.既往有反复咳嗽咳黄痰,支气管扩张病史3年余,恶性淋巴瘤病史20年,10年前因车祸致右股骨骨折,5天前因外伤致右肱骨,右肩关节骨折 辅助检查:09-11-25(本院)CT:右肺野见弥漫性片状密度增高影,内见蜂窝状透亮区及支气管充气症,右胸腔少量积液。ECG: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 入ICU诊断:1.急性呼吸衰竭
2、2.缺氧性脑病3.重症肺炎4.支气管扩张症5.低蛋白血症入入ICU时评估时评估 神志浅昏迷状,呼吸浅弱,口唇发绀肢端凉.全身消瘦明显。T:36.4度 P:137次/分 R:13次/分 BP:129/51mmHg SPO63%三凹症明显,两肺闻及大量湿罗音及痰鸣音 血气分析示:PH:6.94 Pco2:129mmHg Po2:48mmHg HCO3:27.5mmol/L BE:-6.6mmol/L(型呼吸衰竭)白蛋白:31.2g/L病情发展病情发展 11.28入科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11.29机械通气,神志转清,血气分析:PH:7.44 Pco2:32mmHgPo2 191mmHgHCO
3、322.8mmol/L BE-1.4mmol/L 11.30患者不耐管及家属要求拔除气管插管。予面罩给氧。12.01因咳嗽咳痰乏力,痰堵再次行气管插管,机器通气 12.03停呼吸机,气管插管内给氧 12.08痰堵,呼吸肌无力予气管切开 12.13家属放弃治疗疾病讲解疾病讲解定义定义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现的综合征。COPD急性发作(AECOPD):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痰液变脓,出现这3种表现中的一种或几种即认为是急性发作。另外急性发作还会出现发热,胸闷,
4、喘息等症状。疾病讲解疾病讲解 COPD患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机制1.COPD的患者慢性炎症反应常常累及全肺:中央气道改变杯状细胞为磷状细胞化粘液分泌纤毛功能障碍 外周气道管径 气道阻力延缓肺内气体排出 患者呼气不畅,功能残气量2.肺实质组织被广泛性破坏肺弹性回缩力 呼出气流的驱动力下降造成呼出气流缓慢 呼吸衰竭的病因呼吸衰竭的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 胸壁及胸膜疾患 气道阻塞性疾病 肺实质及肺血管病变呼吸衰竭有几种分型呼吸衰竭有几种分型?分型按血气分型:1、型呼衰:缺氧而无CO2潴留 (PaO2 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见于换气(弥散)功能障碍 2、型呼衰:缺氧伴CO
5、2潴留 (PaO2 60mmHg,伴有PaCO2 50mmHg)。见于通气功能障碍按病程分为二型:1、急性呼衰 2、慢性呼衰按病理生理分:泵衰竭(神经肌肉)和肺衰竭(呼吸器官)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一)肺通气功能障碍(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呼吸肌活动障碍: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炎呼吸肌活动障碍: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炎 胸廓的顺应性降低:胸廓畸形,多发性肋骨骨折,胸外伤胸廓的顺应性降低:胸廓畸形,多发性肋骨骨折,胸外伤 肺的顺应性降低: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
6、等肺的顺应性降低: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等 胸腔积液,血气胸,巨大腹内肿物,大量腹水的病人胸腔积液,血气胸,巨大腹内肿物,大量腹水的病人 2.阻塞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1)中央性气道阻塞: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中央性气道阻塞: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胸外胸外: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内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 (2)外周气道阻塞外周气道阻塞:多见于多见于COPD病人呼气性呼吸困难病人呼气性呼吸困难中央气道阻塞中央气道阻塞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二)弥散功能障碍 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交换,即弥散。影响弥散
7、的因素如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面积、厚度、通透性、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分压差、气体弥散力、气体与血液接触时间及气体在体液内的溶解度。当弥散功能发生改变时,由于二氧化碳弥散力比氧的弥散力大21倍,故首先表现为氧的交换障碍,产生缺氧,待病情严重,肺泡通气量严重下降时可合并有二氧化碳潴留。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三)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V/Q)失调 是缺氧最常见的发生机制,正常V/Q为0.8 当病变部位肺泡通气减少或全无通气,而血流未相应减少,(V/Q0.8)致使未经氧合的肺动脉血流入肺静脉,称为静脉血掺杂,类似动-静脉短路故又称功能性分流。当病变部位通气良好而血流减少(V/Q0.8)吸入气体在该区不能进行
8、气体交换,形成无效腔通气,从而导致缺氧,一般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肺静肺静脉脉O2 CO2 肺动肺动脉脉O2 CO2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四)氧耗量 氧耗量增加是加重缺O2的原因之一,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均将增加氧耗量。寒战耗氧量可达500ml/min,严重哮喘,随着呼吸功的增加,氧耗量可为正常的十几倍。氧耗量增加,肺泡氧分压下降,正常人藉助增加通气量以防止缺氧。治疗措施治疗措施-氧疗氧疗 氧疗的目标 纠正低氧血症 减轻低氧引起的症状 降低循环、呼吸系统的作功氧疗的风险氧疗的风险 氧的毒性(FiO2 50%)氧疗引起的低通气(COPD)吸收性肺不张 晶状体早熟(晶状体纤维化,FiO2 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 查房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