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磷酸酶染色(NAP).docx
《碱性磷酸酶染色(NA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碱性磷酸酶染色(NAP).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碱性磷酸酶染色(NAP)在临床的应用基本属于常规筛查的染色法。(1)原理(偶氮偶联法):血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在pH9.49.6的条件下将基质液中的Q-磷酸蔡酚钠水解,产生Q-蔡酚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灰黑色沉淀,定位于酶活性所在之处。(2)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灰褐色至深黑色颗粒状或片状沉淀(一)灰褐色沉淀,为O分。(+)胞质出现灰褐色沉淀,为1分。(+)胞质深褐色沉淀,为2分。(+)胞质中已基本充满棕黑色颗粒状沉淀,但密度较低,为3分。(+)胞质全被深黑色团块沉淀所充满,密度高,甚至遮盖胞核,为4分。(3)参考值: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积分值为7
2、51。由于各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不同,正常值也有差异,应建立本实验室的正常值。这里的正常值仅供参考。(4)临床意义:生理变化:年龄变化:新生儿NAP活性增高,以后下降。儿童期各年龄大致相似,成年期较儿童期活性减低,老年期更低。应激状态下的变化:紧张、恐惧、激烈运动等NAP活性可增高。月经周期中的变化:经前期增高,行经后降低,经后期恢复。妊娠期的变化:妊娠23个月的NAP积分值轻度增高,以后逐月增高,分娩时达高峰,产后则恢复正常。病理性变化:感染:细菌性感染时NAP积分值增高。在细菌性感染中球菌性感染较杆菌性感染为高;在球菌性感染中,急性较慢性为高。病毒性感染时,NAP积分值一般无明显变化。因此本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碱性磷酸酶 染色 N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