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基础标准及防护等级.docx
《电气设备基础标准及防护等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设备基础标准及防护等级.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IP(INTERNATIONAL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所起草。将电器依其防尘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这里所指的外物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电器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电器离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2个数字表示电器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娄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两个标示数字所表示的防护等级如表一及表二表一:第一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表二:第二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
2、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所谓电磁干扰是指任何能使设备或系统性能降级的电磁现象。而所谓电磁干扰是指因电磁干扰而引起的设备或系统的性能下降。习惯上说,EMC包含EMl(电磁干扰)和EMS(电磁敏感性)两个方面。电磁兼容最早是在1934年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的(当时针对音频广播)。20世60年代,一些技术先进的GJ全面展开对电磁兼容的研究,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发展。
3、我国的电磁兼容问题在90年代初才被提出,到96年欧共体电磁兼容指令89336EEC执行,我国正式对部分行业提出相应EMC标准,电磁兼容迅速升温。,我国绝大部分行业开始强制执行各自的EMC标准。电磁兼容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简单讲就是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干扰与被干扰问题。干扰一般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形式。其是与信号频率直接相关的。解决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应了解电磁兼容的三个要素。即:1、电磁干扰源2、传输途径3、接收机(设备)针对以上三个要素进行设计都可以有效解决EMC问题,但实际中最可行、有效的方法是切断传输途径和提高接收机性能。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气设备 基础 标准 防护 等级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