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粒缺期发热.ppt
《血液病粒缺期发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病粒缺期发热.ppt(4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认知临床认知临床解读指南解读指南理顺思路理顺思路背景背景 感染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或感染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或HCT中最主要的死中最主要的死 亡原因之一,也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亡原因之一,也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感染的诊治过程,常存在方方面面的临床与基础医感染的诊治过程,常存在方方面面的临床与基础医 学问题,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学问题,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确诊难、病情进展快,临床过程复杂凶险,多种因素并确诊难、病情进展快,临床过程复杂凶险,多种因素并 存,死亡率高,存,死亡率高,尤其是尤其是HSCT。对象对象 免疫缺陷性宿主,重症感染免疫缺陷性宿主,重症感染 目标目标 有效的
2、初始治疗,提高生存率有效的初始治疗,提高生存率基本目标:清除病原菌,治愈感染基本目标:清除病原菌,治愈感染高层目标:高层目标:清除病原的速度,降低感染后的炎清除病原的速度,降低感染后的炎 症病理反应,防止多脏器功能竭。症病理反应,防止多脏器功能竭。治疗的安全性,治疗的安全性,避免耐药,避免耐药,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最最 佳药物治疗的性价比。佳药物治疗的性价比。治疗干预时机的循证治疗干预时机的循证n能否果断作出可能诊断,或排除性诊断能否果断作出可能诊断,或排除性诊断n对疾病危险度及临床预后的评估对疾病危险度及临床预后的评估n对宿主的正确认识对宿主的正确认识n对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能
3、力对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7天且天且ANC0.1x109/L和和/或或伴有明显的并发症,如低血压、肺炎、伴有明显的并发症,如低血压、肺炎、新出现的腹痛或神经病学改变新出现的腹痛或神经病学改变粒减持续时间粒减持续时间7天天或或无并发症或并发症不明显无并发症或并发症不明显推荐治疗方式:入院给予经验性治疗推荐治疗方式:入院给予经验性治疗推荐治疗方式:经验性口服给药推荐治疗方式:经验性口服给药Freifeld AG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MASCC风险指数评分风险指数评分
4、特征特征分值分值粒缺伴发热,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粒缺伴发热,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5无低血压无低血压(收缩压收缩压90mm Hg)5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实体瘤或血液恶性肿瘤且无霉菌感染史实体瘤或血液恶性肿瘤且无霉菌感染史4不伴有需静脉补液的脱水症状不伴有需静脉补液的脱水症状3粒缺伴发热,症状明显粒缺伴发热,症状明显3无需入院治疗无需入院治疗3年龄年龄60岁岁2高风险患者:高风险患者:MASCC评分评分21分,应入院给予经验性治疗分,应入院给予经验性治疗低风险患者:低风险患者:MASCC评分评分21分,应口服给药和分,应口服给药和/或门诊经验性治疗或门诊经验性治疗Freifeld
5、 AG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早期评估的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培养早期评估的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培养Freifeld AG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全血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 血浆肌酐浓度血浆肌酐浓度 尿素氮浓度尿素氮浓度 电解质浓度电解质浓度 肝转氨酶浓度肝转氨酶浓度 总胆红素浓度总胆红素浓度血培养血培养 至少两组血培养至少两组血培养中心静脉插管:分别来自中心静脉插管:分
6、别来自导管内和外周静脉导管内和外周静脉无中心静脉插管:来自不无中心静脉插管:来自不同穿刺部位同穿刺部位 可疑感染部位血培养可疑感染部位血培养 患者体重患者体重0.5x109/LFreifeld AG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粒缺患者预防性抗细菌治疗粒缺患者预防性抗细菌治疗l发热在粒缺的肿瘤患者中较为常见发热在粒缺的肿瘤患者中较为常见l指南推荐对指南推荐对ANC0.1x109/L且持续时间且持续时间7天的高风险患者天的高风险患者,给予预防性抗细菌治疗给予预防性抗细菌治疗预防性抗细菌治疗:氟喹诺酮预防性抗细菌治疗:氟喹
7、诺酮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不推荐氟喹诺酮与抗不推荐氟喹诺酮与抗G+菌药物联合预防给药菌药物联合预防给药Freifeld AG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1.Freifeld AG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2.Hughes WT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2;34:7305102年年IDSA指南指南10年年IDSA指南指南 静脉给药患者,初始治疗方案:静脉给药患者,初始治疗方案:单药治疗或联合
8、治疗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的基础药物为万古霉素联合治疗的基础药物为万古霉素或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 静脉给药患者,初始治疗方案:静脉给药患者,初始治疗方案:单药治疗单药治疗 不推荐不推荐万古霉素作为常规经验性治万古霉素作为常规经验性治疗药物疗药物 高风险长期粒缺患者预防性给药高风险长期粒缺患者预防性给药Q1最新指南为何仅推荐单药治疗作为初始给药方案?最新指南为何仅推荐单药治疗作为初始给药方案?Q2最新指南为何不推荐万古霉素作为常规经验性治疗最新指南为何不推荐万古霉素作为常规经验性治疗药物?药物?联合用药可能增加药物毒副作用,且需要同时考虑药物相互作联合用药可能增加药物毒副作用,且需要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病 粒缺期 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