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docx
《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XX省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技术的基本原则、恢复地类型、树种选择、抚育管理、有害生物防治、作业设计和监测与档案建立等相关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XX省中高海拔山地区域植被恢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ZT15781森林抚育规程1.Y/T100O容器育苗技术1.Y
2、/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1.Y/T1690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DB43/T1027近自然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中高海拔山地mediumandhighaltitudemountains海拔80Om以上的山地。3.2中高海拔树种mediumandhighaltitudetreespecies能够在海拔80Om以上山地正常生长和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树种3.3低效林lowfunctionforest受人为因素或者自然灾害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生物量和系统功能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不符合培育目标的林分。按照起源可分为低效
3、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4原则4.1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应该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该立地条件下的树种进行恢复。4.2 乡土树种优先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发挥乡土树种适应性。4.3 遵循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现代生态学的理论,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以恢复生态和发挥良好生态效益为目的,在不影响生态效益发挥的同时兼顾考虑树种的经济效应。4.4 综合采取造管并举等措施,分类施策,实现植被恢复的原则。采取“宜造则造,宜XX改”的方式,充分发挥森林的自然力,辅以人工更新措施。4.5注重景观原则。考虑植被恢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景观效果,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之美。5中高海拔山
4、地植被恢复类型中高海拔山地植被恢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a) 人工林栽培b) 低效林改造c) 现有林经营6恢复类型与技术要求6.1 人工林栽培6.1.1 苗木苗木质量要求按照GB/T6000执行。6.1.2 造林地选择选择海拔在800m以上、立地条件好具有培育成森林潜力的荒山荒地,迹地等。6.2.2 整地造林前要细致整地。春季造林,在前1年的秋末冬初整地最佳,在造林前10d-15d完成,表土回填。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模式分二种整地方式。对于土层较薄的石质山地可采用就地集土或者客土的方法进行立地改良,覆土厚度要根据栽植树种主根系分布情况而定。(1)穴状整地在缓坡采用穴状整地,种植穴规格为50cm50c
5、m40cm以上,尽量保留原有植被,特别是整地时要保留已有乔灌木植株。(2)鱼鳞坑整地在坡度较大和需要蓄水保土石质山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为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外高内低,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短径略小于长径,种植穴规格为60CmX50CmX40Cm以上。6.2.3 树种选择见附录A。6.2.4 造林季节造林季节为般为当年的12月至翌年4月下旬。具体造林时间根据造林地冰冻时间确定,以解冻时间为准。6.2.5 栽植宜营建混交林,采取带状混交和小块状混交。造林密度执行GB/T15776规定,在不影响生长情况下提倡密植。局部地区可营建小面积的纯林。裸根苗栽植采取“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使根系充
6、分舒展,分层覆土,埋土深度超过苗木原土印痕的3cm5cm,并踩实。对于胸径3cm以上的带土球苗木,可根据造林实际对树干作支撑处理。容器苗采用穴植,植穴应略大于容器规格。有条件区域要做到随栽植、随浇水,要浇足浇透。6.2.6 幼林管护(1)松土砍草及时进行松土砍草,在不影响幼树生长的情况下保留原有植被。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每次2次。补植对当年造林成活率不合格的造林地,需要进行补植。(3)施肥对于交通便利,坡度较小的造林区域,在栽植后,可每年施适量的有机肥或者复XX做追肥。(4)管护造林后应该及时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防止人、畜的破坏。(5)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应按照国家森林防火、林业有害
7、生物防治的要求,配置防火、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相关设备和物资。6. 2低效林改造6.1.1 低效林改造的原则(1)在保护的基础上,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相结合。(2)多目标经营,主要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3)因地制宜,因林施策,适地适法。6.1.2 类型划分(1)低效次生林受到人为或者自然干扰,林相不良,林分结构失调,林地生产潜力未得到优化发挥,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较低的次生林。评判标准具备以下所有条件的次生林:-林分生长量或者生物量较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低30%以上。目的树种占林分树种组成比例的40%以下,生长发育不良或者结构失调。天然更新的目的树种个体数量少,40株hn.-土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高 海拔 山地 植被 恢复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