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
《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课题1.3.1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一 .教学背景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定义及其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 研究一个数学对象”,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并集运算.课本中第一课时安排的内容是并集与交集,但鉴于聋生认知水平与知识接受 的特点,本节课只探究并集运算.在经过“翻转课堂”课题的研究后,学生已能接受这种教 学模式,故我决定用翻转课堂模式来进行教学.1 .学情分析高二(1)班共有20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整体水平较低,两极分 化严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弱,特别是进入高中 数学知 识学习后,因其
2、更抽象逻辑性更强,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就更难了.大概只有五六名 同学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数学学习能力较强,数学理解的能力也较强;还有四五名学生 学习能力尚可,但是理解能力较弱,需要多次重复才能熟练掌握;将近有一半的学生数学 学习能力较弱,理解能力欠缺,很难完全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只要求他们参与 数学活动,完成简单的数学练习.2 .针对策略设计导学案,课前先让学生用手机或者班级希沃一体机进入洋葱学园进行视频自学, 教师助学指导并答疑;课堂教学时,将学生进行分组,以便于课堂小组竞赛;课前设计的 导学案与课中设计“学生活动”时,难度降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 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这
3、也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3 .课时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2)能使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并集的运算,提升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核心素养。4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并集的定义;(2)根据定义求两个集合的并集.难点(1)并集符号的识别;(2)利用数轴求两个无限数集的并集.5 .课前准备(1)复习不等式集合在数轴上的表示,为课堂教学中的例2做好准备;(2)学生观看洋葱学园视频集合的基本运算一一并集,自学教材第10页内容, 并完成导学案1和2,并由学生机上传导学案2的完成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6 .教学用具智慧课堂教师机与学生机、直尺。二 .教学过程L复习
4、巩固已知集合 A=l, 3, 5, B=2, 4, 6, C=l, 2, 3, 4, 5, 6(1)选用适当的符号填空AC, B C;(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机设置抢答环节,学生用学生机进行抢答,个别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价)2 2) A、B、C之间还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A和集合B都是集合C的子集, 引出问题(2)。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也有加法运算一一求并集,集合的并集怎样来定义?怎样求 集合的并集?从而引出课题。3 .自学检测并集的定义(导学案1)一般地,由 属于集合4_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 B符号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集合 基本 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