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docx
《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XX省耕地质量监测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点设置、监测点建设、田间试验记载、样品采集、样品制备与保存、样品检测,数据审核及监测报告等全程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措施。本文件适用于XX省耕地质量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119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3701耕地质量长
2、期定位监测点布设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耕地质量cultivatedlandquality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XX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来源:NY/T1119-2019,3.23.2耕地质量监测cultivatedlandmonitoring通过连续定点调查、观测记载和采样测试等方式,对耕地的理化性状、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等进行动态评估的一系列工作。3.3耕地质量监测点cultivatedlandqualitymonitoringsite为进行耕地质量监测而设置的观察、试验、取样的定位地块。3.4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
3、e是耕地质量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3.5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指用以满足耕地质量监测质量需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4基本原则4.1 全程质量控制按照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要求,明确监测点布设、建设与维护,田间试验记载,样品采集、制备、保存、检测,数据审核,监测报告等耕地质量监测全过程的质量要求,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加强质量监督检查,保障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完整规范、科学准确和真实可靠。4.2 分级质量控制实行“省-市-县任务承担单位四级联动质控工作机制,分级监督、检查、督促、指导耕地质量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工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4、、留样抽检和省级数据审核,对质量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控制措施。5监测点设置5.1质量要求5.1.1 代表性综合考虑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地力水平、耕地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同时参考有关规划,将监测点设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耕地上。5.1.2 稳定性优先选择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验主题长期承包经营的地块上,以保持监测点的稳定性、监测数据的连续性。5.2质控要点5. 2.1资料收集设置监测点时,需收集当地的立地条件、种植制度、农业生产概况及发展规划等基础资料;收集当
5、地开展的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化肥减量增效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资料;掌握当地最新发布的科学施肥实施方案和现有的施肥习惯。6. 2.2专家论证通过专家论证,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和当地实际情况,从行政区划、地形、管理水平、土壤类型、种植制度、点位密度与分布等方面全方位统筹考虑,兼顾当地交通建设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种植业结调整规划等,初步选择能够代表周围10万亩耕地的典型地块。7. 2.3现场踏勘对预选地块进行实地查看。确定的预选地块需保持长期稳定,不得随意变更;地块需平整或倾斜坡度较小;预选地块需保证肥力均匀、排灌充足、便XX间管理和记载,地形、种植制度、肥力等在近两年间保持稳定。8. 2.4建档备案确
6、定监测点满足建点条件后,经县级申请、市级审核、省级批准后,由省级耕地质量管理部门备案,并建立“一点一档”。9. 2.5变更由于特殊原因,确需变更的监测点,需说明变更原因及拟新建监测点基本情况,经县级申请、市级审核、省级批准后变更,并按要求重新建设。新建监测点的土壤类型、种植制度、管理水平等基本条件应与原监测点一致。国家级监测点和省级监测点优先从已有3-5年历史资料的市、县级监测点中选择替换监测点,同时上报替换点历史数据。6监测点建设6.1 质量要求监测点功能区和小区设置满足NY/T1119和NY/T3701要求,并配备标识牌、展示牌、大气干湿沉降采集点等监测设施。6 .1.1功能区布局及小区面
7、积监测点功能区包括自动监测功能区、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和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其中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包括常规施肥区、常年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设置1个固定小区,2个备用轮换小区)、配方施肥区等监测小区。常年不施肥区面积应达到33m26711当年不施肥区面积应达到33m267常规施肥区、配方施肥区面积均应达到133m2267m2,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面积应不小于200m2.7 .1.2隔离设施及排灌状况每个监测点监测小区之间采用水泥板或砖混结构等材料进行隔离。水田地上部分高出最高淹水位0.1m、地下部分0.5m以上、厚度0.1m以上;旱田地上部分0.2m、地下部分0.5m或至基岩,厚度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耕地 质量 监测 控制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