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治的新关注与反思.ppt
《冠心病诊治的新关注与反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诊治的新关注与反思.ppt(2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心血管病预防策略的新关注二、治疗干预误区三、CAD诊疗存在问题与困惑 四、临床病例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 球死亡率首推心血管病球死亡率首推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达包括脑血管病)达1700万万人。人。1957年心脑血管病在我国人口死亡构成中占年心脑血管病在我国人口死亡构成中占10%,居居5、6位,位,1991年上升到第年上升到第1位。近位。近20年仍呈年仍呈持续性上升趋势,许多患者因冠心病、高血压、持续性上升趋势,许多患者因冠心病、高血压、心衰、脑卒中等造成生命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心衰、脑卒中等造成生命质量下降甚至
2、死亡。2、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三老三老+两新两新 1961年年Framingham首次提出首次提出“危险因危险因素素”概念,证明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概念,证明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高血脂、吸烟。血脂、吸烟。随后又证实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其中随后又证实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其中以糖尿病和肥胖最受重视。肥胖占美国人以糖尿病和肥胖最受重视。肥胖占美国人口口1/3左右,因肥胖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死亡左右,因肥胖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死亡达达30万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二个可预万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二个可预防的致死原因。防的致死原因。3、预防策略的新进展 对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化发展;遗传因素促进了
3、危险因素的聚集性,多种危险因素聚集在一个个体,将大大增加发病危险,因此从以往的单因素转为强调多因素长期干预,重在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教育;关注躯体疾病转为心(心理)身(躯体)的防治;走出医院、门诊、重在社区预防;更应关注妇女与其它系统疾病的(如糖尿病、代谢异常等)的联防联治。全人群策略与高危策略相辅,并以全人群策略为主。对血压及血脂调控从以往的正常、合理指标改为最佳的或达标水平。改变从下游救治移为上游预防。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病理生理病理生理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高血压 亚临床病变亚临床病变 心绞痛心绞痛高血脂高血脂
4、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 高血脂高血脂 粥样斑块粥样斑块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吸烟吸烟 内皮功能紊乱内皮功能紊乱 高血糖高血糖 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 心衰心衰糖尿病糖尿病 肥胖肥胖 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内膜中层厚度增加 脑卒中脑卒中 PAD 上游上游 下游下游l综合控制状况差综合控制状况差l 冠心病二级预防达标差冠心病二级预防达标差:ACEI Aspirin locker Statin 23%33%21%13%l 高血压服药率:高血压服药率:29%;控制到理想血压水平;控制到理想血压水平10%以下以下l 高血脂服他汀类药物:高血脂服他汀类药物:5%-6%l 糖尿病服药:糖尿病服药:13%l 目前戒烟困
5、难目前戒烟困难 立法?立法?l 不重视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不重视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l 不重视药物治疗不重视药物治疗l 不重视躯体化的心理障碍不重视躯体化的心理障碍 1、如何及时发现无症状性冠心病?如何及时发现无症状性冠心病?l 家族史家族史l 多重危险因素或某一单一高危因素多重危险因素或某一单一高危因素l 注重一过性症状注重一过性症状 建立胸痛门诊有序筛查建立胸痛门诊有序筛查l 诱发试验个体化诱发试验个体化l 正确评价正确评价MSCTl 重视临界病变重视临界病变 无症状、易忽略、易破裂、易猝死无症状、易忽略、易破裂、易猝死l 重视定期检查重视定期检查 2 心肌梗死后是否常规开通心肌梗死后是否常规
6、开通IRA?对对STEMI,采用溶栓或介入治疗,尽早开通,采用溶栓或介入治疗,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频临死亡的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救频临死亡的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但对发病超过亡率,但对发病超过12小时者,开通闭塞小时者,开通闭塞IRA是否有益,是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否有益,是广泛关注的问题。OAT试验(试验(2166例例STEMI,EF50%)STEMI发病后(发病后(1082例)例)STEMI发病后(发病后(1084例)例)3-28天择期开通天择期开通IRA+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单用药物治疗单用药物治疗一级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冠心病 诊治 关注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