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痿病教案讲稿.docx
《中医痿病教案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痿病教案讲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痿病(L5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痿病的定义。2、熟悉痿病的病因病机与转归。3、熟悉痿病的诊断依据及与痹病、偏枯的鉴别要点。4、掌握痿病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辟”,痿证与肺、脾、肾的关系。2、痿证的临床证候分型及各型的证治特点。3、痿证的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与痹证,偏枯的鉴别诊断要点。4、治疗原则:治痿独取阳明含义【课堂互动】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一、【概说】(一)含义:是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脏腑内伤主要与肺(布散精微物质)、胃(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
2、、肝(主筋)、肾(主骨)有关;运动主要与肌肉、筋、骨有关.(一)沿革:1、本病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专设痿论篇论述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疗大法。分类:皮痿、脉痿、筋痿、骨痿、肌痿.病理:五脏内热.主要为“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五体失养,发为痿病.治则:“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筋脉骨肉,各顺其时、其月.、治痿独取阳明。2、隋唐至北宋时期,将痿列入风门,较少进行专题论述。3、金元时期,张子和强调火热,提出“痿病无寒”,对风、痹、痿、厥予以鉴别。丹溪心法提出泻南方,补北方”即补肾清热的治疗大法,并创名方“虎潜丸”。4、丹溪心法类证治裁:瘀血致痿。5、临证指南医案痿:肝肾
3、肺胃四经之病。(三)范围: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脊髓颅脑损伤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后遗症二、【病因病机】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外感温热邪毒,上犯于肺病后邪热未尽,肺津耗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濡润五脏,濡养肢体,遂致四肢筋脉痿弱不用。五志过极,郁而化火肾虚水不制火火灼肺金,肺失治节,不能通调津液以溉五脏,脏气伤则肢体失养而成痿。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久处湿地,或涉水冒雨,外感湿邪,留滞经络,郁而化热;过食肥甘辛辣,长期饮酒,损伤脾运,湿热内生;一一湿热浸淫筋脉,气血营运受阻,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而弛缓不收。3、脾胃亏虚,精微不输素体脾胃虚弱久
4、病中气受损思虑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一一脾胃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致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不能正常输布精微,以荣五脏、四肢、筋脉、肌肉,为痿。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平素肾虚久病损肾房劳过度,乘醉入房,精损难复劳役太过,罢极本伤阴精亏损,水亏火旺,筋脉失养,渐成痿病。或湿热下注,损及肝肾,致筋骨失养,而成痿病。5、痰瘀阻络,筋脉失养外伤跌仆,瘀血内停久病入络,痰瘀交结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嗜食肥甘,过食辛辣长期嗜酒,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一一壅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滞缓为瘀,痰瘀互结,脉络痹阻,肢体筋脉失于气血荣养而成痿。*病因病机小结:痿病的发生与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痰
5、瘀阻络等有密切关系;病机关键为五脏精血受损,无以周流灌溉,致肢体经脉失养;病位在肢体筋脉,涉及脏腑与肝肾肺胃关系最为密切。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等病机常互相传变,故临床常涉及多脏,而不局限于一经一脏.治疗难度很大.1.主症: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2病史:外感与内伤积损的原因,缓慢起病的病史,或突然发病者。3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肌活检、酶学、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四、【鉴别诊断】痿病痹症偏枯病因外感(湿、毒、湿热)内伤(脾胃、肺)外邪(风、寒、湿、热)内因为主(风、火、痰)病位肢体、筋脉肌肉、筋骨头部症状肢体痿软不用、肌
6、肉萎缩肌肉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或关节强直变形,肌肉萎缩半身不遂,手足拘急或口眼歪斜疼痛不痛疼痛或有麻木疼痛五、【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明显者,属于肺热津伤或湿热浸淫之实证;病程长,病情渐进,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者,属于脾胃肝肾亏损之虚证。2、辨病位病起发热、咽干、呛咳,或热病后见肢体痿软不用者,病位多在肺。四肢痿软,食少,便滤,腹胀,病位多在脾胃;下肢痿软无力,甚则不能站立,兼见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月经不调者,病位多在肝肾。(二)治疗原则:1、临床以治痿独取阳明”为主要原则。(含义有二:重视牌胃功能;清阳明湿热。)2、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教案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