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CT诊断.ppt
《胆囊癌CT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囊癌CT诊断.ppt(2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u 胆囊癌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u 胆囊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u 胆囊癌分期u 胆囊癌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u 胆囊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u 胆囊癌分期u 起源于胆囊粘膜的恶性上皮性肿瘤。u 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居胆道肿瘤首位,并呈上升趋势。u 50岁以上5%9%。50岁以下0.3%0.7%u 男:女=1:3u 危险因素 性别差异明显,老年女性多见 胆囊结石:胆囊癌伴结石占83%,结石直径10mm患癌概率1.0,结石直径30mm患癌概率达到10。“瓷胆囊”有很高的患胆囊癌风险。胆囊慢性伤寒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携带者为胆囊癌的高危患者u 预后早期诊断:外科切除,淋巴结清扫。晚期: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
2、4%胆囊癌的检查方法常规检查平扫+增强主要价值:分期大体病理 胆囊肿大,少数缩小;胆囊壁明显增厚,厚薄不均,高低不平;胆囊底部及颈部为好发部位,但发展迅速使原发部位难以确定。组织类型:90%腺癌,10%鳞癌或未分化癌u 胆囊癌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u 胆囊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u 胆囊癌分期 CT表现 胆囊壁增厚型:1522%,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少数均匀增厚,需要与慢性胆囊炎鉴别。腔内型:1523%,乳头状,多发或单发的腔内肿块,基底部增厚,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此类型肝脏受侵出现比较晚。肿块型:4170%,前两型发展而来,胆囊窝软组织肿块,肝组织多有受侵。少数病例判断肿瘤来源会有争议。弥
3、漫浸润型:少见,易误诊为胆囊炎。肿块型CT表现 胆囊壁增厚型 腔内型 弥漫浸润型相关指标判定标准 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基准:同层正常肝脏密度。等、稍高:轻度强化,明显高:明显强化 胆囊厚度 正常12mm,3.5mm为增厚,最厚处与最薄处厚度比2:1,且间断性增厚,为不规则增厚。淋巴结转移 单个淋巴结直径10mm,多个7mm,圆形或卵圆形,可有融合趋势。(但不具特异性)胆囊壁增厚型胆囊癌鉴别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 (胆囊粘膜面粘液腺过度增生并长入肌层并于胆囊相通,由于过度分泌引起的粘液潴留,腔隙扩大形成罗阿氏窦)胆囊壁增厚,粘膜面下肌层内低密度小囊形成与慢性胆囊炎鉴别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均匀增厚,腔内面
4、光滑,CT增强检查黏膜线无中断1月后复查腔内型胆囊癌鉴别诊断:息肉、乳头状腺瘤:大小10mm通常恶性。据统计,15mm以上的胆囊隆起性病变几乎都是恶性肿瘤性病变,而15mm以内的病变中虽然含恶性肿瘤性病变,但非肿瘤性病变仍占多数。结节的基底与囊壁呈钝角,增强结节明显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生长速度肿块型胆囊癌需与肝内肿瘤鉴别:有无结石 胆囊癌伴发胆囊结石占83%。肝内肿瘤钙化少见 淋巴结转移 胆囊癌比肝癌更容易出现 胆囊癌易侵犯肝脏,而肝癌很少侵犯胆囊。胆囊癌发生门静脉癌栓几率远低于原发性肝癌 强化形式:胆囊癌受侵肝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肝癌“快进快出”。肝癌多有肝炎肝
5、硬化病史,甲胎蛋白(AFP);女,81岁,间断腹痛1年余,加重4天,B超:肝内实性占位。9个月后复查胆囊管癌 瘤体中心位于胆囊管:肝门型 (HH)胆囊管汇合型(CC)胆囊管癌周围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胆囊癌病例,而3 年和5 年存活率明显降低,其恶性程度及预后要差于通常意义的胆囊癌。u 胆囊癌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u 胆囊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u 胆囊癌分期胆囊临床病理分期 指导治疗指导治疗 预测预后预测预后 NevinNevin分期(分期(19761976年)年)UICC/AJCC TNM UICC/AJCC TNM 分期(分期(19921992年年-)每每6-86-8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胆囊 CT 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