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ppt
《肿瘤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ppt(3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肿瘤专科护士的肿瘤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职业防护v化学治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化学治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及防护v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规范化操作程序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规范化操作程序化学治疗药物的职业危化学治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害及防护v在化学治疗药物配制过程中,当粉剂安瓿打开及瓶装药液抽取后拔出针头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液,形成含有毒性的微粒的气溶胶和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吸入人体,危害配药人员并污染环境。根据化学治疗药物毒性反应具有剂量依耐性的特点,专业人员在日常配制药液或给药时污染的剂量较小,但是频繁接触化学治疗药物会因蓄积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如对造血系统、生殖系统、消化道上皮细胞等组织器官
2、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但可以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脱发等,而且还会产生远期影响如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一、肿瘤化学治疗药物污染的危险因素v玻璃瓶、安瓿掉在地上或运输过程中打破后药物溢出。v开安瓿时药物、药液、玻璃碎片四处飞溅。v在瓶中溶解药物时如事先不抽出空气减压,拔针时就会有一部分药物喷射出来。v操作过程中有时针栓脱落,药物溢出。v护士在注射过程中意外扎伤自己。v废弃物如用完的玻璃瓶、安瓿、静脉输液管、患者的排泄物等含有少量药物。以上危险因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造成对人体的危害:v直接接触:药物接触皮肤直接吸收。v呼吸道吸入:含有细胞毒微粒的气溶胶和气雾散发到空气中由呼吸道吸入。v
3、消化道摄入:食品或饮料污染后经口摄入。二、接触化学治疗药物的可能影响 (一)接触的急性效应v 经常接触化学治疗药物及用药患者的排泄物时,如医护人员不加防护,很容易通过皮肤黏膜吸入,造成局部刺激。如化学治疗药吸收量大,可引起头晕、恶心、头痛及脱发。v 药物所致皮肤、粘膜反应可分为三类:局部腐蚀,形成水疱或溃疡,见于放线菌素、氮芥、阿霉素;局部皮肤刺激症状,见于博来霉素、顺铂、氮烯咪胺、柔红霉素、苯丙酸氮芥、甲氨蝶呤、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局部粘膜刺激症状或对破损皮肤刺激症状,见于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米托蒽醌和天门冬酰胺酶。(二)接触的远期效应v 1、致突变和致癌 目前为止,没有肯定的流
4、行病学资料证明接触化学治疗药与肿瘤发生率相关,但在动物实验中,许多化学治疗药物证实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效应。随着肿瘤患者平均寿命的延长,化学治疗药物对人体的效应终将得到阐明。国际上习惯将可能致癌的药物分为四级:1级,无论在动物实验或在人类均有充分致癌证据,如:环磷酰胺、苯丙酸氮芥、噻替哌、和MOPP方案(治疗霍奇金病)。2A级,具有动物实验的充分证据,但在人类流行病学方面证据有限,如卡氮芥、顺铂、阿霉素、氮芥、甲基苄肼。2B级,同样有动物实验的证据,但在人类流行病学方面证据不足,如博来霉素、氮烯咪胺。3级,属于致癌可能性极小的一类,如:放线菌素、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长春新碱。v2、致畸 接触化学治
5、疗药物可引起生殖细胞的突变,人们已发现一些接触化学治疗药物的护士自发性流产率高。但是,尚不能肯定这一作用是发生于妊娠前还是妊娠之后,亦不清楚是否存在一个易感阶段。三、抗肿瘤药物污染处理防护规则(一)药物外溅 抗肿瘤药物外溅后,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其他人员接触。护士必须带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后方可处理污染区。立即用正面吸湿、反面防渗漏的垫子吸干。不用手套破裂的双手处理外渗物。若为粉尘逸出,则利用潮湿纱布或具有吸附性纱布垫轻轻擦拭,以防药物粉尘飞扬,污染空气。并将污染纱布置于专用袋中封闭处理。逸出的区域用清洁剂或清水擦洗污染表面3次,再用75%乙醇擦拭。外漏物未处理完前禁止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专科 护士 职业 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