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六学期上学期课题18、古诗三首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4.T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1.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描绘出黄河的磅礴气势的。2.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之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涯”字。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浪淘沙(其一)。3.理解古诗浪淘沙(其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黄河的磅礴
2、气势。【教学过程】学习古诗浪淘沙(其一)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简短精炼的语言凝聚着古人无穷的智慧。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出示课件2)预设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一唐王之涣预设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一唐王之涣过渡: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令我们震撼,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赞颂过她。那么,伟大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黄河又有着怎样的风采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揭示诗题浪淘沙(其一),板书诗题:浪淘沙(其一),学生齐读诗题。(出示课件3)3.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
3、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4.解诗题。(出示课件5)教师引导:谁能说一说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预设:通过注释我知道了浪淘沙是唐代曲名。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浪淘沙是唐代曲名,刘禹锡创作了一组诗,共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二、初读古诗,读通古诗L初读古诗(出示课件6)(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后提出要求: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3)教师强调“曲、簸”的读音,及根据注释,让学生明确“簸”的意思是“颠簸二(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2.学习生字(1)多音字(出示课件7)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
4、“曲、簸”的发音曲”表示弯曲时读一声,表示歌曲时读二声J簸”用作动词时读三声,如“颠簸”;用作名词时读四声,如“簸箕二(2)重难点字书写指导(出示课件8)书写“涯”字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穿插,“厂”里是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士二三、再读古诗,读懂古诗(1)学习前两句。(出示课件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九曲”是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风簸”的意思是风浪滚动,“天涯”的意思是天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教师总结:诗的前两句写景,这景象实在是壮观。教师板书:写景壮观学习后两句。(出示课件10)如今直上银河去,
5、同到牵牛织女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直”的意思是“一直;径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一一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牛郎织女家。教师总结:诗的后两句是想象,这想象可谓十分奇特。教师板书:想象奇特师:我们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同学们能更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和诗人美好的想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四、深入品析,读好古诗1、阅读资料1,感受诗歌气势(出示课件11)(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孩子们,自古以来,我们伟大的母亲河一一黄河就与“气势磅礴”紧紧联系在一起,那么,在浪淘沙(其一)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预设1:“九曲、万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来黄河的蜿蜒绵亘。预设
6、2:“浪涛风簸写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补充“张骞寻找黄河源头”典故,引导学生感受黄河之水从天而来的雄伟气势。(出示课件13)教师播放有关黄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教师再次让学生带着这样气势大声吟诵古诗前两句。(3)齐读这两句古诗,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预设:黄河弯弯曲曲,蜿蜒漫长,黄沙万里,大风掀起万丈巨浪,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奔浩浩荡荡的画面。教师点拨:“九曲”中的“九”在古代为虚指,表示数量多,这里写出了黄河弯弯曲曲,转弯多的姿态;“万里沙”写出了黄河长、黄沙多的特点;“浪淘风簸”形象地描绘出了大浪卷着泥沙,大风掀翻波浪的画面。2、阅读资料2,体会作者豪情
7、(出示课件14、15)(1)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看到气势雄伟的黄河会想到“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呢?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引导学生回顾“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并阅读“资料2”,了解写作背景,然后师生交流。预设:我从“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诗中感受到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教师板书:豪迈气概师: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豪迈气概吗?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吟诵诗的后两句。五、熟读成诵,吟诵古诗在读通、读懂、读好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出示课件16)六、课堂小结,梳理方法(出示课件17)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这首诗的前两
8、句歌咏黄河,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想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孩子们,通过学习这首诗,你又掌握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呢?(出示课件18)师生交流并整合“交流平台”,总结:预设1:读古诗词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帮助理解。预设2:对于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比如:九曲黄河万里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预设3: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常识对我们理解诗歌很有帮助。比如浪淘沙中“同到牵牛织女家1师:孩子们,这些方法对于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古诗三首 六年级 上册 18 古诗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