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docx
《高校心理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心理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高校心理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我国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 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使命,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人才的关键在 于道德是否高尚、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是否健康。新形势下,高校 应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统筹推进学生、教职员工心理健康工 作,健全并完善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使心 理健康工作在价值养成、人格健全、心态涵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高校建设成为和谐示范之地。构建“三位一体”校园心理建设体系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与实践,高校已经建成较为成熟的心理健 康教育体系,推
2、动育心与育德的融合,构建了 “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的基本格局,形成了 “育心育德育人” 的教育理念。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重要成绩。然而, 只针对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要求, 因为人才的培养需要多种教育力量共同作用,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除了学生自身以外,教师、家长、社 会资源以及校园氛围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从育人的全局 延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统筹推进心理育人、心理健康 教育与服务、社会心理服务等工作,优化工作体系,全员、全过程、 全方位
3、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增强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素 养,营造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氛围和力量,构建价值养成、人 格健全、心态健康“三位一体”的校园心理建设体系。一是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 育的协同融合,强化源头治理,发挥心理健康工作在人才价值养成 中的独特优势。在“大思政”格局下,强化育心育德育人的理念, 加强源头治理。首先,育人者要先育己,正心要先正己。教师应强 化自身的师德师风,涵养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一方面通过言传身 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向学生渗透心理健 康教育理念。其次,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 融合,发挥心理健康工作
4、在价值引导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和独特优势, 实现育心铸魂功能。同时,在机制上强化贯通融合,促进显性心理 教育与隐性心理教育相统一。通过这些工作,从源头上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激 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消解“空心化”“摆烂” “躺平”等不良精 神状态。二是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拓展并优化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 方法,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培养学生 健全人格,为人才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时代新人,仅仅依靠 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和设施等资源是不够的,还应该树立大心理健 康教育观,汇
5、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协同健全学生的人格。 在建设对象上,不能仅关注学生,还应该关注教师和家长,提高这 些人员的心理健康素养;在建设途径上,不能仅限于心理咨询、危 机干预、团体辅导等,还应该从源头上涵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建 设视角上,不仅要重视心理疏导和调节的方法,还应该从“治未病” 的角度,强化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在机制建设上,加强家 庭一学校一社会(社区、医院)的联动联通,推动大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 合。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健全校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倡导积极的心理健康文化,涵养健康的校园社会心态,为人才的成 长营造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心理 建设 体系 构建 实施 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