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ppt
《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ppt(4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肝内胆管:起自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及肝内部分的左右肝管。肝内胆管和肝内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各级分支的分布和行走大体一致,三者同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裹。肝内胆管分支名称与肝脏分段一致。(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左、右肝管出肝后,在肝门部汇合形成肝总管。左肝管较为细长,长约2.54cm,全程位于肝门横沟内,与肝总管间形成90夹角;右肝管较粗短,长约13cm,与肝总管间形成约150夹角。肝总管直径为0.40.6cm,长约24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中,其下端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2)胆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0.60.
2、8cm。若直径超过1cm,应视为病理情况。根据其行程和毗邻关系,胆总管分为四段:十二指肠上段:始于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止于十二指肠上缘。此段经网膜孔前方,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下行,肝动脉位于其右侧,门静脉位于两者后方。胆总管探查、取石及引流手术多在此段进行;十二指肠后段:行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其后方为下腔静脉,左侧有门静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胰腺段:在胰腺实质内(65%)或胰头后方的胆管沟内(25%)或胰头后方实质外(10%)下行十二指肠壁内段:胰腺段胆总管下行至十二指肠降部的中段,斜行进入肠管后内侧壁,长约1.52cm。85%的人胆总管与主胰管在肠壁内汇合形成一共同通道,并膨大形成胆胰壶腹,亦
3、称乏特(Vater壶腹)。壶腹周围有括约肌(称Oddi括约肌)使十二指肠粘膜隆起形成皱襞。壶腹末端通常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下1/3或中1/3处的十二指肠大乳头。另有15%20%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主要包括胆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壶腹括约肌,它具有控制和调节胆总管和胰管的排放,以及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重要作用。(3)胆囊:为囊性器官,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胆囊分为底、体、颈三部,三者无明显界限。颈上部呈囊性扩大,称Hartmann袋,胆囊结石常滞留于此处。(4)胆囊管:由胆囊颈延伸而成,长23cm,直径约0.3cm胆囊管大多呈锐角在肝总管右侧壁与之汇合,但常有变
4、异。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 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 十二指肠壁内段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胆总管、肝动脉及门静脉肝动脉居左侧胆总管位于右前方门静脉位于两者后方由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该三角内常有发自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经过,并常见胆囊颈部的淋巴结。胆囊三角是临床解剖上的主要标志,在行胆囊切除时要在该三角内寻找胆囊动脉并加以结扎切断,要辨认清楚而不可伤及较粗的肝右动脉,以免发生出血或结扎而引起右半肝缺血。(1)判断梗阻的有无(2)明确梗阻的部位-定位(3)鉴别梗阻的原因-定性(1)MR平扫:T2-haste-cor+traT1-fl2d-tra(同反相位)T1-vi
5、be-fs-tra(2)MRCP(3)动态增强:动脉期、门脉期、静脉期(4)血管成像 利用重T2WI使静止或缓慢流动的液体成高信号,快速流动的液体成低信号,结合脂肪抑制技术,使脂肪及实质器官也呈低信号,通过多维的重建,能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观察图像序列: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两种方法:a.2D厚层采集 层厚40mm,TE1000ms,扫描时间5s,需屏气配合b.3D薄层采集后MIP重建 T2-SPC 层厚3-5mm,TE 180ms,扫描时间3min 屏气不能时使用,薄层有利于观察细微结构注意事项:检查前禁食禁水4h,减少胃肠道内容物对成像的影响,并有助于减少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RCP 梗阻 黄疸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