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精准把握编者意图科学设计学习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论文:精准把握编者意图科学设计学习活动.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教师论文:精准把握编者意图,科学设计学习活动一、精准把握编者意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慈琪,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故事内容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节以重复式的结构展开。它讲的是一座老屋在快要倒下的时候,答应了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请求,一直没有倒下的故事。选文作为课文,便被赋予了教学价值。那么,其教学价值是什么呢?L准确解析语文要素本文所在的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一策略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这里的关键词是猜测与推想,就是预测的意思。预测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阅读
2、策略。那么,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明白何为预测。预测不是一般的猜测,而是有一定的依据。这里的预测指的是阅读文学作品中的预测,是一边读一边预测,是依据文本的信息,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后面的内容。作为老师我们还要熟悉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依据题目预测、依据生活经验预测、依据情节发展预测等等。2 .深入研读课文特征选文编入教材,成为课文,便被融入了编者意图。课文与选文相比,发生了这样一些变化:一是,课文的旁边出现了多处旁批,这是“学伴”的预测示范,课文中出现了七处预测。二是,课后的练习呈现了学生的交流内容,这些内容是编者在梳理课文时运用到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那么,如何解读这样的编者意图呢?我们先来细读
3、旁批部分。比如第一处预测示范,位置在题目的旁边,提示我们是“一边读一边预测”,也就是看到题目后进行的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对于这一处预测,我们需要明确:虽是问句,但不是问题,而是学生基于课题进行的猜测。这一处预测还示范在哪里呢?很多老师由于没有读懂其价值,教学时往往就是让学生直接提问题。显然,这样的教学偏离了应有的教学价值。“学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这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童话故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之前阅读学习了很多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往往具有神奇的魔力。因此,看到这个童话故事的题目,就自然会有这样的预测。我们再来看课后的练习部分。四位同学的交流梳理了预
4、测的依据和预测的几种基本方法。比如依据文章的题目、插图,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依据生活经验、依据人物形象等预测故事的发展。那么,作为课后练习,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些预测的基本方法不是要让学生学过课文以后牢牢记住,而是让学生将预测学习后的方法归类与建构思维图式。3 充分领悟单元编排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与其他几篇课文被赋予的教学价值自然不同。首先,从精读与略读的定位来看,本文是精读课文,其教学重点是必须是以文为例,帮助学生学习预测的方法。其次,从文本角度来说,本文的内容完整,而后面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没有结尾,小狗学叫的结尾则设计了多种结局。后两篇课文是经过编者特殊处理,以及特殊的呈现方式
5、,让学生的预测有了空间,预测教学才成为可能。相比较而言,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内容已经完整呈现,似乎教预测有些“先天不足”。这也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的教学价值,它不应该是要带领学生重走猜测路,而是要让我们以文为例,指导学生学习体悟课文预测的多种方法。二、科学设计学习活动充分了解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篇课文的重要特征和所在单元的编排特点,本文的教学价值就比较清晰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切地学习体悟预测的方法呢?第一处预测是围绕课题的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教学伊始,老师可以运用“拆题”导入的方法。先板书“老屋”两个字,指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见到的老屋,想一想:生活中的老屋
6、天长日久,风吹日晒,等待老屋的结果必然是什么?倒下。然后,继续板书:总也倒不了的。这时,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一说有什么想法?此时要告知学生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接着让学生回顾阅读童话故事的感受,进而想到:童话故事中的老屋,可以“总也倒不了”,你预测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说一说。这时,看“学伴”的预测”是被施了魔法吗?”引导学生体会“学伴”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测,而是基于童话故事这种文体的特点进行的有依据的预测。这里,强调“生活中”的老屋和“故事中”的老屋,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体会围绕题目预测,是要基于题目的特点与文体的特点,而不是随意的发问。第二处预测是关于课文插图的预测。“图画中的老屋这么慈祥,
7、它应该会答应吧!”许多老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得有感情上面。其实,这里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重点品析词句,感受老屋说话时的情态,体会它的善良和慈祥。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中老屋的形象。图文结合,感受“学伴”预测的准确,进而使其明白:仔细观察图画,对预测会很有帮助。第三处预测是基于生活经验的预测。“我想老屋可能不耐烦了J教学这一部分时,重点在于让学生比较“一天”和“二十一天: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进而推想老屋要“再站二十一天”,这个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基于这种生活经验,就明白了“学伴”的预测“可能会不耐烦了”的依据。然而,老屋的表现却与我
8、们预测的不同,从中恰恰可以看出,老屋乐于助人的形象。而这又与前面老屋慈祥善良的形象保持了一致。第四处、第五处预测是结合课文内容的预测。“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我猜到了老屋会怎么回答。”这里的“一定”“猜到”就很耐人寻味。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担心策略类的课文,会一味让学生猜读,而弱化了语文的味道。其实,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让学生发现这两处的预测在表述上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开始,学生很自然地会发现其中的“一定”和“猜到”这两个词语,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呢?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文,他们就会在阅读中发现故事情节的特点,这篇童话故事采用的是重复式的构段方式;他们就会发现人物语言的
9、特点,人物的语言前面已经有了相似的出现。所以,“学伴”的预测是有依据的,理由也是充分的。这样的教学,就可以让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学习发生,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品析言语形式的过程。第六处和第七处预测是围绕着小蜘蛛这个角色展开的。先是“老屋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J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预测,老屋还会遇到什么呢?让学生接着想下去,想一想哪些小动物需要帮助,需要帮助的时间,他们的对话会怎样等等。然后,继续读小蜘蛛的表现,却发现“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这样故事的发展就出乎了原来的意料,让故事结尾和前面比较有了新的变化。所有“学伴”的预测是“估计老屋不会倒了。”那么,故事还有别的发展吗?我们可以让学生接着想下去,然后再呈现作家慈琪的作品结尾,让学生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预测和作家的结尾一样吗?不管是否相同,有依据的预测都是有意思的,也是有意义的。最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梳理本节课阅读童话时预测的话题,一方面,深入感知童话故事的特点,比如,童话的创作有反复的结构特点,便于我们把握故事的情节,但是,当童话中的情节和我们的预测一直保持一致的时候,我们的阅读便没了兴趣。所以,童话故事的创作也会在情节发展中让读者的预测出乎意料,这样故事才更能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另一方面,结合课后练习,梳理预测的基本方法,建构自己的阅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