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口腔与整体的关系.docx
《中西医:口腔与整体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口腔与整体的关系.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西医:口腔与整体的关系口腔与整体的关系主要是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是口腔科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其中口腔与脏腑的关系主要包括生理关系、病理关系。一、口腔与脏腑的关系口腔与脏腑的关系以与脾、心、肾、肝、胃、大肠等脏腑关系较为密切。(一)口腔与脾生理口为脾之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脾主口在窍为口。”素问金匮真言说:“中央色黄,入通于脾,开窍于口。”灵枢五阅五使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灵枢经脉还说:“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指出了脾与口腔在生理上的密切关系。脾主运化,脾的功能正常,精气上输于口腔,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得以泌津液,助脾胃消化水谷,润泽唇舌,口知五味。可见口腔与脾在生理功能
2、上是相互配合,互相依赖的。故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三因方卷十六亦说:“五味入口,藏于胃脾,行其精华,分布津液于五脏,脏气偏胜,昧必偏于口。”病理脾气虚弱,水谷之精气无以上濡,则口唇、齿龈淡白而无光泽;脾气虚弱,无力统摄血液,则为齿蚓、舌蚓等证;脾经风热血燥,可致唇、颊疾病。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风热传脾,唇肿裂或患茧唇。”证治汇补卷四:“脾胃受邪,则唇为之病。”素问剌热:“脾热病者,颊病。”脾经湿热上蒸,灼伤口腔黏膜,可致口疮、口糜。脾开窍于口,脾失健运,则口味异常。医学正传卷五说:“脾热则口甘。”因此,脾脏发生病变时,可引起多种口腔病症。(二)口腔与心生理心主血脉,
3、其华在面。面颊红润,乃血脉丰富之故,有赖心血充沛。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络与舌体相连。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主舌在窍为舌。”灵枢五阅五使亦说:“舌者,心之官也。”可见心气通于舌,舌知五味,转动自如,有赖于心气调和。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病理心血不足,则面颊白,舌质淡白;心火亢盛,上炎于口,则舌质红绛或舌尖赤,或口舌糜烂生疮。外台秘要卷二十二说:“心主舌,藏热即应舌生疮裂破,唇揭赤J石室秘录说:“口舌生疮,乃心火郁热而发。”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亦说:“心热则口苦或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痰
4、阻心窍,则舌体强直,语言不利。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三)口腔与肾生理肾主骨,齿属骨之余、肾之标。肾气充沛,则牙齿发育正常而坚牢。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仁斋直指方齿论说:“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医学正传卷五亦说:“夫齿者,为肾之标,骨之余也。”说明肾与牙齿关系极为密切。肾藏精,主唾。肾精充沛,口中津液常存,则口腔濡润。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肾为唾。”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证治汇补卷四亦指出:“肾液出于舌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 口腔 整体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