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狐惑的诊疗.docx
《中西医:狐惑的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狐惑的诊疗.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西医:狐惑的诊疗狐惑多因热湿邪毒侵袭所致,是以口、眼、生殖器溃疡,并伴有虹膜炎、视网膜炎、外生殖器溃疡及其他组织器官(皮肤、消化道、心血管、关节与神经等)多系统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好发于青、中年,男女皆可发病。相当于西医白塞氏三联综合征。历史沿革狐惑一病,首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对本病的症状作了详尽的描述,并提出了内服外用方药。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八说:“夫狐惑二病者,此皆由湿毒气
2、所为也。”明确指出发病原因是由湿毒侵袭所致。唐代医家根巢氏病源对狐惑病病因的认识,收载了有关治疗本病的方药。如王煮外台秘要卷二熏草黄莲汤方、雄黄熏方等。所选药物主要有黄莲、黄苓、雄黄,用民清热除湿,解毒理疮。明代对狐惑病的认识,亦执明以前之观点,在理论是没有新的突破。清代对金匮要略所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本病提出存疑。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引张仲景之言“狐惑之为病,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门者,雄黄熏之。”作者注释时指出“外治之法,苦参汤、雄黄散,解毒杀虫,尚属有理。内用甘草泻心汤,必传写之误也。”甘草泻心汤中有半夏、干姜。半夏温燥,干姜温热,与本病之湿热温
3、毒化火入血,蒸腐肌膜的病因病理显然不相符合,值得我们商讨。综合所述,狐惑病的发生与湿热温毒侵袭的关。在古代文献中,有的医家认为本病发生就是因为“虫蚀”的关系。然“虫”则由湿热所化生,所以古人言“虫”,并不是现在所说的虫,实际是指湿热之邪,或理解为导致本病的致病因素,故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病因病理】1 .湿热熏蒸: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酒酪,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或感湿热温毒之邪,湿热蕴结,上蒸下注所致。2 .肝肾阴虚:忧思郁怒,化火伤阴;过度劳伤,耗损阴液,皆致肝肾亏损,虚火内生,上灼肌膜;或复感风湿热,风火湿热搏入血,蒸腐肌膜而成。【临床表现】症状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并见外
4、阴糜烂,目赤肿痛,视力障碍,皮肤可有丘疹、水疱、脓疱、脓肿、结节样红斑等损害。病情呈周期性发作,缓解与加重交替,轻者无全身症状,或偶感乏力,关节酸痛,重者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检查口腔溃疡:发生或早或迟,本病最早发生者约占70%,整个病程的发生率在95%以上。溃疡为圆形、椭圆形之芝麻大到绿豆、黄豆大小,境界清楚,深浅不一,周围绕以红晕,中心常有淡黄色之坏死。溃疡可广泛地发生于唇、舌、颊、上腭及咽、扁桃体与鼻腔黏膜上,触痛,影响进食,防碍吞咽。溃疡数目不定,多呈散在性分布。外阴溃疡:女性的发生率较高。可在早期出现,也可多年后才发生。男性发生于阴囊,阴茎、包皮、龟头等部位,女性发于在小阴
5、唇、阴道、阴蒂、尿道口、子宫颈等部位。溃疡的大小、数目不定,表面附有灰白色渗出物,可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眼部病变:一般发生较晚。男性的发生率较高和症状较重。主要病变为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结膜炎、角膜炎、脉胳膜炎、视神经萎缩,可是致青光眼、白内障而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皮肤损害:绝大多数病人的皮肤损害,可有丘疹、水疱、脓疱(细菌培养阴性)、脓肿,以及毛囊炎样、瘗疮样、结节样红斑等疹型,而以瘗疮样,毛囊炎样红斑为多见。其他检查:可发现有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炎,关节腔积液,以及神经系统(硬化症、脑膜炎)、心脏(心包、心肌、心内膜炎)、消化系统(消化道溃疡、出血)等病变与证候。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 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