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常见肿瘤的诊疗.docx
《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常见肿瘤的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常见肿瘤的诊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常见肿瘤的诊疗肿瘤系指机体组织细胞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致正常生长规律失控而呈异常增殖所形成的新生物,是一种常见病。中医古籍关于肿瘤的记载很多,以其形状、部位及病状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如岩(癌)、瘤、失荣、菌等。肿瘤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一、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生长比较局限,发展较慢的一类肿瘤。良性肿瘤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破坏相对较小,不产生其他部位转移性肿块和恶病体质,故属“良性”范畴。但是,某些良性肿瘤由于具有出血倾向,或瘤体增大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亦可产生严重后果或导致死亡。耳鼻咽喉科良性肿瘤,如小儿喉乳头状瘤可致呼吸不畅,甚则发生窒息;鼻咽纤维瘤,可以发生大出血。故
2、早期发现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耳鼻咽喉常见良性肿瘤有听神经瘤、鼻咽纤维血管瘤、乳头状瘤、会厌囊肿、耳蕈等。祖国医学对瘤的认识渊源久远,在殷虚甲骨文记载中就有“瘤”的病名,内经中,灵枢刺节真邪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筋瘤、肠瘤、昔瘤等。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说:“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又不结强,言瘤结不散,谓之为瘤。不治,乃至增大,则不复消,不能杀人”。从而阐明了瘤的症状、发展、性质及其危害性,是属于良性肿瘤一类。病因病理1 .气血瘀滞:多因情志不舒,精神抑郁,肝郁气滞,血液瘀阻脉络,日久渐成肿块;或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湿浊停聚成痰,以致气血痰浊互结成瘤。2 .痰
3、热蕴结:多因肺经郁热,宣发清肃失司,痰浊内生,与热互结,阻滞经络,日久积结成瘤。3 .痰湿停聚:多因饮食劳倦伤脾,健运失常,痰浊内生,循经流注,结成包块。西医认为,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外伤、内分泌失调等有关。先天性良性肿瘤亦与胚性残余有关。临床表现与诊断听神经瘤多发于3540岁,女性居多,进展缓慢,预后较差。主要症状有:患侧耳鸣、耳聋。早期为间歇性耳鸣,渐转持续性;耳聋呈感音神经性,语言辨别率低,重振试验阴性,声衰减试验阳性。头昏晕,多呈走路不稳感,少数患者可突发眩晕似梅尼埃病,日久因代尝作用而眩晕可消失。患侧前庭功能减退或反应消失。肿瘤扩展至小脑桥脑角后
4、,可引起第五颅神经症状,如患侧面部感觉迟钝、麻木、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以后可引起第VII、IX、X、XI、Xn颅神经症状及颅内高压症。内听道X线检查、断层照片、CT检查等,有助于诊断。鼻咽纤维瘤好发于1025岁男性青少年,偶见于老年人。瘤体小者无明显症状,仅间有涕血;瘤体大者,则出现渐进性鼻塞,反复大量鼻蚓,并可致贫血。肿瘤增大压迫邻近器官时,出现耳鸣、耳内胀闷、听力下降、顽固性中耳积液、眼球突出、视觉障碍等症。后鼻孔镜检查可见肿块长自鼻咽顶壁、侧壁或后鼻孔等处,圆形或分叶状,色红,表面光滑,可见有舒张血管。肿瘤可长入鼻腔。因容易出血,不宜触诊。鼻与鼻腔乳头状瘤1 .硬性乳头状瘤(外翻性乳头状
5、瘤):发源于鳞状上皮,多见于鼻前庭及鼻中隔。新生物质地较硬,呈桑根状,多为单发。主要症状为异物感,常搔痒不适;发于鼻腔则表现为渐进性、持续性鼻塞。2 .软性乳头状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发源于粘膜上皮,多见于鼻腔侧壁及鼻窦。患者表现为渐进性、持续性鼻塞、流涕涕中带血等。肿瘤外观呈分叶状或息肉状,质软,易出血。发于鼻窦者可致骨质破坏。咽乳头状瘤(咽瘤)好发于悬雍垂、腭弓、软腭边缘及腭扁桃体表面等处,如黄豆大或蚕豆大小,呈桑根状、息肉状,有蒂或广基,色灰白或淡红,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咽异物感、痒感。(五)喉乳头状瘤(喉瘤)病变多位于声带,呈桑根状或结节状增生,粗糙隆起,广基或有蒂,色灰暗不光泽、淡红
6、或暗红,表面不平,有蒂者可随呼吸气流而上下活动。好发于515岁儿童,且常呈多发性,若发生于成年人则以单发为多,且可恶变。主要症状为声嘶,可伴刺激性咳嗽及喉异物感。肿瘤大者可引直呼吸困难或喘鸣。乳头状瘤常可恶变,表现为:肿瘤全部切除后迅速复发;较快侵犯邻近组织;反复鼻蜘及咯痰带血。病理切片有助于确诊。闲会厌囊肿小者多无症状,大者可有咽部异物感。检查可见新生物位于会厌舌面,广基,色淡红或灰白或微黄,呈半球形,壁薄,表面光滑,触之有波动感。用空针穿刺抽吸出棕褐色液体。(七)耳蕈(耳乳头状瘤)瘤体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可出现耳道堵塞,耳聋。如有染毒者,则有疼痛、流脓等。检查可见耳道新生物单发或多发,有蒂
7、或无蒂,表面粗糙如桑根状,粉红色,触之质较硬。辨证论治1 .气血瘀滞证主证:鼻蚓间作,鼻塞、嗅觉障碍,或眼球突出,视力障碍,耳胀、耳闭、耳鸣、耳聋。全身伴见口苦口干,头晕目眩,胸胁不适,暧气,脱腹胀满。检查见瘤色暗红,血丝相裹。舌红,舌尖边或有瘀点,脉弦或弦细略数。治则:疏肝清热,活血祛瘀。方药:丹桅逍遥散的加桃仁、红花、土鳖虫、香附、乌药。加减:可选加活血祛瘀养血药物,如川苜、三棱、莪术、泽兰、刘寄奴、五灵脂、穿山甲、熟地、当归、首乌、枸杞子、黄精、桑松等,或配合青皮、香附、枳壳、郁金、木香等行气解郁的药物。若兼痰浊互结者,宜加入半夏、制南星、瓜萎仁、浙贝母之类化痰散结。2 .痰热蕴结证主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 鼻咽 喉科 常见 肿瘤 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