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病证:耳胀耳闭的诊疗.docx
《耳科病证:耳胀耳闭的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科病证:耳胀耳闭的诊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耳科病证:耳胀耳闭的诊疗耳胀是因外邪犯耳,耳窍经气痞塞所致,以耳内胀闷不适,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声增强,或鼓室有积液等为主要表现的耳病。耳闭是因邪滞日久,耳窍气血不畅,脉络受阻所致,以耳内胀闷阻塞感,耳鸣,听力减退(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耳膜内陷、混浊为主要表现的耳病。前者相当于西医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后者相当于西医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故将二病合并介绍。非化脓性中耳炎也称为分泌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历史沿革耳胀。古代医学文献无此病名,仅有少数关于耳胀的零星资料。如宋杨仁斋仁斋直指载:“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内,痛即止。”明薛铠保婴撮要卷四载:“耳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明窦梦麟疮疡
2、经验全书卷二说:“耳胀痛,用江鱼齿(又名脑内骨)火锻为末,水调滴入耳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一中录有“鲍宝山,肝气挟湿,右耳胀痛,以疏风胜湿治之。”“某,舌白,咳嗽,耳胀,口干,此烦热上郁,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辛凉,宜薄滋味”等医案。及至近代,陆清洁大众万病顾问始立耳胀病名,指出:“何谓耳胀?耳中作胀之病,是谓耳胀。”并列举了病源、症状及治法。耳胀之病多因风邪侵袭,发病急,常有突然听力障碍,所以在风聋、卒聋以及耳聋等病症资料中,可以找到对耳胀病机证治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说:“手少阳之脉动,而气厥逆而耳聋者,其候耳内也。手太阳厥而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又说:“足少
3、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其经脉虚,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否塞不宣,故为风聋J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亦说:“夫卒耳聋者,由肾气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脉,随其血脉上入于耳,正气与邪气相击,故令耳卒聋也。”耳闭。内经最早述及“耳闭”。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此处之“耳闭”指症状。“耳闭”作为病名,首见于明代方隅医林绳墨卷七,其云:“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又说:“或有年老,气血衰弱,不能全听,谓之耳闭。”古医籍中,耳闭与耳聋含义无明显区别。关于耳胀、耳闭的治法,从古籍所载,主要有内治、外治(
4、如用药塞耳)、针灸,以及导引法等。其中导引法之自行咽鼓管吹张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刺节真邪,明曹士衍保生秘要的记述更为详明;鼓膜按摩法的记载见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综上所述,古代对耳胀、耳闭提出了种种病因病理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有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观察到本病的局部病理现象,故耳胀、耳闭的概念往往与耳聋相混淆。第三版教材五官科学把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视为“耳胀痛”的范畴。第四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定名为耳胀、耳闭,并提出分别与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相似。【病因病理】耳胀多因于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痰湿浊邪,停聚耳窍;耳闭多因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后,邪毒滞留,气血痰浊
5、瘀阻耳窍而成。1 .风邪犯耳:外感风邪,肺失宣降,邪壅清窍;或风邪侵袭,邪传少阳,循经犯耳所致。如保婴撮要卷四说:“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也肝胆主外症,风热有余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亦说:“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而然,解其邪而闭自开也。”2 .痰浊聚耳:脾胃受损,则水湿内生,上干耳窍所致。3 .痰瘀闭耳:耳胀反复发生,病程迁延日久,痰浊久凝,阻滞脉络,以致痰瘀互结,窍络闭塞,发为耳闭。【临床表现】一、耳胀病史多有近期内感冒史,可伴有头痛、鼻塞、流涕、周身不适等症状。邪热盛者可能变为脓耳。症状耳内胀闭阻塞感,可伴有耳鸣或轻度耳痛,在打喷嚏、呵欠、撮涕时可有片刻好转。
6、听力减退,自声增强(听外界的声音很小,但听自己的讲话声反觉很响)。鼓室积液者,摇头时自觉耳内有水响声,脚跟顿地时,耳内如击鼓声。耳科检查早期可见耳膜内陷(表现为锤骨短突明显外凸,前后皱壁明显,锤骨柄向后上呈水平性移位或横位,光锥缩短、变形、消失),松弛部及锤骨柄轻微充血,或耳膜边缘血管呈放射状充血(彩图29)。鼓室积液者,若积液稀薄,可见耳膜呈淡黄色或淡红色;积液黏稠,则见耳膜稍黯淡混浊;积液未充满鼓室者,透过耳膜可见发丝状弧形(凹面向下)液线,头位改变时,液线亦随之改变而呈水平位(彩图30);作自行咽鼓管吹张,可见鼓室内有气泡。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鼻咽部检查儿童患者可能有腺样体肥大(彩图19
7、)。用手指作鼻咽部触诊,于鼻咽顶及后壁可扪及柔软块物;对较大儿童,用后鼻孔镜检查,在鼻咽顶及其后壁可见表面有纵行裂隙的分叶状组织,象半个剥了皮的橘子。二、耳闭病史多有耳胀反复发作病史。症状耳内闭塞感,或有低音调耳鸣,听力减退一般不超过中等程度。耳科检查耳镜检查可见耳膜有下述改变:耳膜内陷甚为明显(彩图26)。耳膜增厚:失去正常光泽,色黯淡,有坚实感,振动度差。钙质沉着:耳膜紧张部有黄白色斑块。耳膜萎缩:菲薄,透明度及振动度增加。耳膜黏连:内陷显著,与鼓室内壁黏着,耳膜仅部分振动或完全不能振动(彩图32)。另外,自行咽鼓管吹张示咽鼓管闭塞或欠通畅;有些患者鼓膜穿刺可抽出少量积液,多呈胶黏状,难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耳科 耳胀耳闭 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