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耳的应用解剖.docx
《耳鼻咽喉科耳的应用解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科耳的应用解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耳鼻咽喉科耳的应用解剖一、颗骨颗骨位于颅骨两侧,镶嵌在顶骨、蝶骨、颤骨和枕骨之间,参与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的侧壁和底部。颗骨是一个复合骨块,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组成,上方与顶骨、前方与蝶骨及额骨、后方与枕骨相连接。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郭及外耳道;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内耳包括骨迷路及膜迷路,膜迷路藏于骨迷路内,分为耳蜗、前庭及半规管。外耳道骨部、中耳、内耳和内耳道均包含在颗骨之中。(一)鳞部鳞部形似鱼鳞,前接蝶骨大翼,上接顶骨,后连乳突,内连颈骨岩部。有内、外两面及后上、前下二缘。外面光滑略外凸,有颗肌附着,表面有浅细的颗中动脉沟,内面呈凹面,为大脑颗叶所
2、在区。有大脑沟回的压迹及脑膜中动脉沟。鳞部下方是额突及其前后根,颤突向前伸出与颤骨颗突相连形成颤弓。额突后根接额突上缘,向后延伸为颈线,颗肌下缘止于此,颗线常作为估计颅中窝硬脑膜平面的标志。额突后根与外耳道后壁之间有外耳道上三角,内含有许多小孔,故称此区为筛区。外耳道后上方有高InIn1、长5m条状或三角形突起,称外耳道后上棘。外耳道后上棘和筛区是乳突手术时指示鼓窦位置的重要解剖标志。鳞部内面与岩部相连,形成岩鳞健或称为岩鳞裂,成人仅可见痕迹,幼儿比较明显,是中耳感染向颅内侵犯的途径之一。(二)鼓部鼓部位于岩部之外,鳞部之下,乳突部之前,为一“U”形骨板,构成骨性外耳道前壁、下壁和部分后壁。其
3、前上方以鳞鼓裂和鳞部相连;后部以鼓乳裂和乳突部相邻,成人此裂多已闭合,儿童多留有痕迹;内侧以岩鼓裂和岩部相连,岩鼓裂位于下颌窝中,在鼓室前壁,有鼓索神经穿出,并有上颌动脉鼓室支经此进入鼓室。鼓部内侧端为鼓沟,鼓膜边缘的纤维软骨环嵌入沟内,鼓膜附着于此,其上部有缺口,称作鼓切迹,此处无鼓沟和纤维软骨环,鼓膜直接附着于频骨鳞部,形成鼓膜松弛部。在鼓鳞裂后的鼓部外侧骨质形成外耳道后上棘。(三)乳突部乳突部位于颗骨鳞部后下方,呈一锥形突起。乳突外侧面粗糙,有枕肌及耳后肌附着,外下方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长肌附着。外面有一不恒定的孔,名乳突孔,有乳突导血管穿过,使耳后静脉或枕静脉与乙状窦相通。乳突尖内
4、侧有深沟名为乳突切迹或二腹肌沟,二腹肌后腹起于此处;与二腹肌沟相对应的弧形凸起的骨崎,称作二腹肌崎。乳突内侧面有一弯曲的深沟名乙状沟,乙状窦位于其内。题骨发育过程中,鳞部过分地向乳突方向伸展,形成一骨隔称为克氏隔(Korner隔),将乳突气房分为内、外两部分。乳突气房发育可分为4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任何2型或3型混合存在)。乳突在新生儿时并未发育,以后才逐渐气化,2岁以前婴幼儿茎乳孔处无乳突作为屏障,面神经位置表浅,行耳后切(四)岩部岩部为一横卧的三棱锥体,位于颅底,嵌在枕骨与蝶骨之间,内含听觉与平衡器官。它有一底、一尖、三面和三缘。岩部的底与颗骨鳞部和乳突部融合,尖端向内前方
5、微向上,嵌于蝶骨大翼后缘和枕骨基底部之间,并与其共同围成破裂孔。岩尖前下方有颈动脉管内口穿过,并组成破裂孔的后外界。岩部前面组成颅中窝的一部分,中部有上半规管形成的弓状隆起,其外侧稍凹,为鼓室盖。弓状隆起的内侧有两个小沟与锥体长轴平行,外侧是岩浅小神经沟,内侧是岩浅大神经沟。两沟的前内近岩尖处有三叉神经压迹,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所在处。岩骨后面组成颅后窝前壁,岩部后面的中部有内耳门通内耳道。内耳道的外下方,有一个被骨板遮盖的裂隙称为内淋巴囊裂,其深面有前庭导水管外口。内耳道长约1cm,外端以垂直并有筛状小孔的骨板封闭,称作内耳道底。内耳道底由一横幡分为大小不等的上、下两部分,上区又被一垂直的骨
6、幡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上部凹陷为面神经管区,为面神经管入口处,面神经进入此骨管即为面神经迷路段;后上部凹陷为前庭上区,前庭上神经终末支经此穿过。下区前方为蜗区,蜗神经纤维经此通过;后方为前庭下区,为前庭下神经终末支的球囊神经通过,前庭下区的后下方有一个单独小孔,称作单孔,有前庭下神经终末支的后壶腹神经通过。内耳道内含有面神经、位听神经和迷路动、静脉。岩骨下面凹凸不平。在下面近尖处为腭帆提肌和咽鼓管软骨附着处。下面有前内、后外两个相邻的深窝,前内侧的深窝为颈内动脉管的外口。颈内动脉管外口后方有颈静脉凹。颈静脉凹与颈内动脉外口之间是一薄骨崎。帽上有舌咽神经的鼓室支所通过的鼓室小管下口。颈静脉凹内有
7、迷走神经耳支穿过的乳突小管口。颈静脉凹内侧,有一三角形小窝,内有蜗水管外口,通到骨迷路耳蜗基底近蜗窗处,称作蜗水管,是蛛网膜下隙与耳蜗骨阶间的通路,外淋巴液通过小管向蛛网膜下隙引流。(五)茎突茎突起于颈骨鼓部的下面,伸向前下方,长短不一,平均长度2.5cm(O.25.2cm)o近端被颗骨鼓部的鞘突包绕,远端有茎突咽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骨韧带、茎突下颌韧带附着。茎突后方与乳突之间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题骨。婴儿时期乳突尚未发育完全,茎乳孔位置表浅,乳突手术耳后切口不宜向下延伸,避免引起面神经损伤。二、外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一)耳郭耳郭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着于头颅侧面。与头
8、颅约成30。夹角,分前外面和后内面,前外面凹凸不平,有一突出翻卷的边缘称耳轮和耳轮脚。耳轮后上部有小结节称耳郭结节。耳轮前方有一与其约相平行的弧形隆起称对耳轮,其上端分叉成为上、下两个崎状突起,称对耳轮脚,二脚间的凹陷称三角窝。耳轮和对耳轮之间的凹沟称舟状窝。对耳轮的前方有一深凹称耳甲,它被耳轮脚分为上部的耳甲艇和下部的耳甲腔两部分。外耳道口前方突起称耳屏,耳屏的对侧对耳轮的前下端突起称对耳屏,二者之间为屏间切迹。对耳屏的下部为耳垂。耳屏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称作耳前切迹。耳郭后内面稍膨隆,与颅骨侧面形成耳后沟。(二)外耳道外耳道起自外耳门,内至鼓膜,成人全长2.53.5cm,略呈“S”形弯曲,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鼻咽 喉科 应用 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