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人(组织、干部)主题实用古语集锦(20条).docx
《写材料用人(组织、干部)主题实用古语集锦(20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材料用人(组织、干部)主题实用古语集锦(20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写材料用人(组织、干部)主题实用古语集锦(20条)L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出处:北宋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原文:“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J释义:善于用人的人,一定要使有才能的人竭尽自己的力量,使有见识的人竭尽自己的智谋。用法提示:欧阳修一生注重提携后进,曾做过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相当一部分人才:苏轼、苏辙、曾巩等人,都是他的门生。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强调的主要是如何用人,如何做到“善用人”,即用人导向的问题。对象应该是领导干部或组织部等与人才有关的部门。比如,“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J对干事的干部要及时大胆用
2、起来,让干部看到只要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组织上是不会埋没的。2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出处: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J释义:选拔有才能的人并加以任用,选择正确的意见并加以听取采纳。强调要选贤任能,从善如流。用法提示:每个人的特点不同、特长各异,领导者用人的关键在于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在用人中,还有一个“特殊人才”的问题。曹操曾在推恩令中表达了他“唯才是举”的观点,并列举了十二种“偏才当时的“偏才”与现在的虽然相差甚远,但是对特殊人才的重视和任用,应该是一样的。在公文写作中,常说到人才就是人才
3、的意义、人才的作用,但也可以写一下其他的内容,如“如何对待特殊人才”等,也能体现领导的认知。比如,“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给“特殊人才”们一个发挥和施展的舞台,既有利于这些个体的发育成熟,用人单位和社会也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3 .瞻山识璞,临川知珠。出处:东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原文:“夫惟大明,玄鉴幽微,灵铃揣物,思灼沉昧,瞻山识璞,临川知珠J释义:远望高山能够认出璞玉,临近河流能够知晓珍珠。形容人要有识人之明。用法提示:“抱朴子”不仅是一部书名,还是葛洪的道号。葛洪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学家,后来隐居罗浮山炼丹,留下不少珍贵的药方,所以也是一位医药学家。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中的“璞”和“珠”可以
4、用来指代人才,所以可以用作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不要浪费人才方面的要求。比如,“瞻山识璞,临川知珠。”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体系,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知事识人、知人善任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4 .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出处:北宋司马光稽古录。原文:“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采之博者,无求备于一人也,收其所长,弃其所短,则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矣。”释义:用人的方法,在于广泛地收纳选拔,精准地辨别甄选,委派合适的任务,根据各自的专长任用。这是选人用人方面的四条标准。用法提示:早在北宋,司马光就在人才选拔和管理方面提
5、出了直到今天依然适用的四条标准:要用人之长处,不求全责备;要仔细分辨,听其言、观其行;要量才适用,让人各得其所、发挥特长;对看准了的人才要大胆使用。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诗可以作为选人任人的一种“方法论”,后面的内容可以是具体措施、用好人的积极意义等。比如,“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5 .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原文:“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更早还有秦汉黄石公素书遵义:“为人择
6、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J释义:专为某个人而设官,就会引起混乱;根据职位而选择合适人才,就能得到治理。强调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用法提示:黄石公别称圮上老人、下邳神人,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到下邳桥时,遇到了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授予他太公兵法,张良才得以助刘邦打败项羽。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作为一条人与官、人与事之间的原则,即不是给人强安职位,而是根据事情安排人才。比如,“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不能论资排辈、平衡照顾。6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原文
7、:“故曰:外举不避傩,内举不避子赵武所荐四十六人,及武死,各就宾位,其无私德若此也J韩非子说疑:“圣王明君则不然,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傩。”另,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也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之语。释义: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内部人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比喻:推举人才时,秉持公正无私之心,不掺杂个人好恶。“傩”,通仇二用法提示:唯才是举,是所有领域、所有行业都应该坚守的选拔标准。纵观历史,人才选拔越开放的时代,整个国家的活力也越充足。如今,中国正处于稳步迈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要让发展动力长盛不衰,离不开人才的不断涌现。在公文写作中,在说到如何选人、用人的时候可以用这句话,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用人 组织 干部 主题 实用 古语 集锦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