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docx
《学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 .举例说明、分析自然环境要素组成及特点。2 .结合资料,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3 .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作用。【学习重难点】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探新知(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1 .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2 .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1)实现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逡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 .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
2、的能力。(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营养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3)特点:自然环境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功能的强弱差异明显。2 .稳定功能(1)概念: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3 .意义(1)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4 .特点(1)变化性:自然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交换的
3、结果。(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5 .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遇,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 .响应原理2 .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3 .现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环境变化加快,不利于人类的适应。、初试身手(一)自主诊断(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循环。()(3)“大河滔滔,泥沙俱下”反映的是能量交换过程。()(4)生产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
4、独立完成的。()(5)某地区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寒冷干燥C.温和湿润D.高温干燥提示:(I)Y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落红变为春泥体现了生物由有机物变为无机物重新进入环境的过程,是生物循环的表现。(3) X“泥沙俱下”反映了物质的迁移,而不是能量的交换。(4) X生产功能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5) D瓶状茎、多刺、硬叶说明了该植物可耐高温、干燥的环境。(二)合作探究1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
5、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B.C.D.(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gB.C.D.(1) A(2)B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流经地区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选B。2 .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1)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B.呼吸作用C.分解功能D.化合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环境 整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