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ppt(5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定义v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v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v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v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
2、合感染)的感染。v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v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v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v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v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
3、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v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热。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v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v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3.血培养或并
4、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v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v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v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
5、等所致的腹泻。v三、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38。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v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v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2.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v脐炎临床诊断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有脓
6、性渗出物。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2.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说明:与脐部插管有关的脐动静脉感染应归于心血管系统感染。外科手术部位医感染感染预防与控制v手术是指患者在手术室接受外科医师至少在其皮肤或黏膜上做一个切口,包括腹腔镜,并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缝合切口。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v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v(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v(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v(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
7、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v(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v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包括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v(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v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v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v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
8、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v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v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v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v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度烧伤创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v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v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v3.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手术 部位 导尿管 相关 尿路感染 预防 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