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定义(MBD)应用误区.docx
《基于模型的定义(MBD)应用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模型的定义(MBD)应用误区.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基于模型的定义(MBD)应用误区纵观产品研制的发展历史,从70年代的基于图纸的二维工程图设计;到80年代的基于电子设计工具的二维工程图设计;到90年代的以二维设计为主,用三维软件实现设计验证;到2000年代的基于三维模型的二维工程图设计。我们经历了绘制图纸,到无纸设计,到基于三维模型的二维工程图关联设计。当前随着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三维CAD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及CAD/CAM一体化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在许多情况下三维模型可以替代二维图纸作为技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二维图纸不再是设计制造过程所必需的文件,无图的三维模型在许多国家的合同上已具有法律地位。因此,摒弃详细二维图
2、为基础的传统研制模式,推进三维模型的全面工程化,完全基于三维模型进行设计、分析和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逐渐流行的产品研发模式,是未来产品研制的发展方向。1 MBD理念解读1.1 定义MBD(ModelBasedDefinition)是产品数字化定义的先进方法,它是指产品定义的各类信息按照模型的方式组织,其核心内容:1. 所有相关的设计、工艺描述信息、属性信息、管理信息等都附着在产品的三维模型中。2. 企业各个业务部门通过PLM、CAD.可视化、工艺发布等形式获取信息。3. 一般情况下不再有二维工程图纸。2国内企业对MBD的实践误区MBD技术从20072008年开始逐步引入国内,现今,在国内的应用得
3、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MBD技术现已在国内得到了极大的推崇;有关MBD技术的研讨和交流持续进行;MBD技术应用标准规范的制订正在进行。虽然MBD技术在国内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但国内的企业在对MBD的理解与应用方面还有不少误区。3.1 当前的几大误区1. 对MBD的认识: 误认为MBD应用就是三维标注,只要标注快速即可 误认为MBD只是设计师的工作,下游如何应用不管 误认为照搬国外的模式即可,不考虑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2. MBD的规范制定:误认为国外的规范体系更完善,直接购买规范即可误认为国内企业缺乏制定MBD规范体系的人才和标准3. MBD项目实施: 误认为MBD只是工具层面的问题
4、,不考虑其他层面 用户误认为技术简单,提出大量不切实际的开发 实施企业盲目遵从,用户提什么就开发什么2.2举例在中国电科某所刚开始推行MBD项目的早期,客户认为购买国外的一些标准规范照搬即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航空的业务模式和软件应用都和电子产品有很大差异,最终客户还是决定自己起草针对性的标准规范,制定了MBD的通用规范、针对不同加工类型的典型零件的规范,实践证明此举很好地适应了企业的实际情况,MBD在该所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在航天某院的MBD应用过程中,客户比较关心标注工具的效率,而对上下游的数据贯通一直处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模式,导致虽然设计端有了快速的三维标注工具,但是MBD模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模型 定义 MBD 应用 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