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扶清灭洋”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政策;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意义。能力目标(1)分析“扶清灭洋”口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正确评价,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分析辛丑条约,认识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培养归纳、比较史实的能力。二、知识点拨知识引导1 .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于山东的原因(I)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山东,激发了民族矛盾。如甲午中日战争中,山东作为战场,日占威海卫长达3年。1898年英强租威海卫,1898年德出兵胶州湾。(2)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加深
2、,教会活动猖狂,与地方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欺压人民,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特别是教民矛盾。(3)山东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如义和拳流行。2 .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结局兴起: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进入京津:由于袁世凯在山东疯狂镇压义和团。1900年春,义和团转移到直隶,与当地义和团联合斗争;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企图控制和利用。义和团涌入京津;义和团战士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此后,清廷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
3、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3 .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年夏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暴行:分区占领,公开抢劫,屠杀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特点:这次战争是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显示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侵略和掠夺的本性。4 .辛丑条约主要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重点、难点1.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认识(I)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思想和行动上,始
4、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对义和团和广大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有鼓舞和动员作用。但是,这个口号并不是义和团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来的。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2) “扶清灭洋”口号继承了人民群众在反教会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了不代表新生产力的广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封建思想束缚,而只能停留在把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认识阶段。(3) “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具有爱国主义和保国的含义,但
5、是,又把“中国”与“大清王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4) 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动组织农民参加斗争和壮大声势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未能识破清朝统治的阴谋诡计,致使后来上当受骗。2 .清政府对义和团实行“招抚”政策的主要原因和实质由于义和团兴起后,发展迅速声势浩大,直接威胁到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如武力镇压,势必使义和团运动转变为反清斗争;另一方面,当时八国联军正挥师向天津、北京进犯,清朝统治岌岌可危,在这种内忧外患形势下,作为缓兵之计,先利用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略,而后再加以控制,待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 侵华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