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全套.docx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全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全套.地下室顶板非消防车道的活荷载取值无特殊原因不得超过4KN/M2;地下室顶板覆土荷载输入需景观图纸准确核对覆土范围及厚度,并分区确定覆土荷载或其它恒载;园林造坡考虑内置空心板架空或泡沫塑料板填充,以免增加结构成本。.地下室顶板在消防车道及消防车道登高面区域采用消防车荷载,同时消防车荷载应考虑地库上的覆土厚度对消防车荷载的扩散效应而导致单位面积荷载降低的因素。.地下室顶板的施工荷载应充分考虑其与全部覆土荷载不同时发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时仅计算梁板配筋,不计入基础计算工况。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
2、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主要结构材料1钢筋:(1)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2)柱、碎墙:钢筋直径小于等于IOmm时绑扎搭接;钢筋直径为1225mm时电渣压力焊焊;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8mm时机械连接。(3)梁纵筋:钢筋直径小于等于14mm时绑扎搭接;钢筋直径为1625mm时焊接;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8mm时机械连接。(4)墙钢筋间距、板钢筋间距、梁箍筋间距不应只限制在100、150、200,应灵活配筋满足需要,钢筋间距模数为IOmmo2 剪力墙、柱的混凝土标号:
3、(1)在底部区域应尽量采用高标号的混凝土,以减少剪力墙、柱的截面面积,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2)随着层数的递增,应逐级降低剪力墙、柱的混凝土标号,使得各主要楼层的轴压比均在规范规定的限值附近;(3)对于高层建筑的顶部区域:剪力墙、柱的混凝土标号应降低至C25;顶部区域的范围按照剪力墙、柱的轴压比达到规范的限值范围内来确定。3 梁、板的混凝土标号:(1)对于结构转换层,应尽可能地采用高标号混凝土,具体可根据当地施工条件,采用C50左右的混凝土标号;对于底部受力较大的部位如地下室、首层架空层等混凝土标号一般应为C30;(3)对于普通标准层的混凝土标号一般应为C25,高层建筑顶层楼板采用C30o4
4、 构造柱、圈梁等后浇的非受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标号应为C20。5 对于住宅非承重砌体要求如下: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砌体及材料要求如下:干体积密度为7kNm3;砌体密度(容重)89kNm3(一般取9kNm3);内墙砌块强度MU5(A5.0),外墙砌块强度MU5(A5.0);内墙IoO厚砌筑砂浆M5(H2.8m),200厚砌筑砂浆M5(H4.8m);砌块墙体拉结:砌块墙体应与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拉结。拉结方式可采用沿柱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每隔60Omm后植热轧钢筋,直径6。钢筋伸入砌体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o后植钢筋的锚固为100mmo6 其他墙体:(1)框架、
5、框剪、剪力墙、框中筒结构中女儿墙泛水高度以下为钢筋混凝土反梁或C20素混凝土,以上采用MUlO灰砂砖,M5水泥混合砂浆;(2)正负零以下以及墙体下部200高以及小型独立砖墙采用灰砂砖;基础形式1 若采用桩基础则取消底板地面采用人工挖300的设计要求。因为此条为浅基础施工要求,成本较高。建议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规范施工。2 预应力管桩桩径选择塔楼和裙房部分应分别考虑,优先选用0400(壁厚95)A型、C500(壁厚100)A型。3 除单桩承台、二桩承台和联合承台外,承台顶面和侧面均不应配置钢筋。4 设计中应明确管桩节间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对抗拔桩,否则按最后一节管桩计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桩尖
6、构造等;5 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6 对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顺序,若施工中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要求提供桩顶接驳大样;7 对于灌注桩:(1)当桩的承载力由地基端阻力控制时,应通过采用扩大桩底直径的工艺及方式来提高桩身混凝土强度的利用率。根据计算需要,扩大头直径可为桩身直径的2倍;(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l600及以上的桩径;(3)对于受压桩,桩身的通长纵筋原则应为0.3%的配筋率;(4)扩大端变截面以上,纵向受力钢筋应沿等直径段桩身通长配置;(5)选择桩身截面及碎标号时,应使桩身承载力与地基土的承载力相匹配。(6)柱落在钢筋笼范围内时,单桩单柱可不做承台;多桩承台在满足抗剪
7、、抗冲切等条件下尽量做薄,不大于2.0m为宜,构造配筋时按0.15%考虑,多桩承台的侧面水平构造钢筋按A10300考虑。8高层剪力墙住宅尽量在轴线下布桩,基础底板应采用承台梁加防水底板;地下室及挡土墙1 地下室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长结构不设温度变形缝。设计上采用后浇带(加强带)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2 超长结构应在合理位置设置后浇带(加强带),后浇带(加强带)间距为3540米。地下室顶板、外墙和底板部位的施工后浇带的布置应考虑展示区要求、施工工艺水平和施工进度,并绕开基础、集水井、钢筋混凝土水池和具有主要功能的房间;3 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后浇带(加强带)尽量闭合设置;4 两侧施工缝用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专业 施工图 设计 统一 技术措施 全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