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芳:以党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三个转变”.docx
《丁晓芳:以党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三个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晓芳:以党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三个转变”.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以党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三个转变”丁晓芳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治理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必须发挥党建的龙头引领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动基层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环境实现“三个转变”,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着眼于党建聚合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由“单打独斗”向“整体推进”转变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是社会矛盾的直接面对者,由于权限有限,破解矛盾的能力明显不足。必须通过推进治理重心下移、组织联建等,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统筹力,形成合力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探索“小网格”“大党建”,实现街道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
2、到城乡、社区。因此,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在街道层面,通过整合“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派驻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部门进驻街道(镇),下放考核权和干部调动一票否决权,赋予基层最大管理权、话语权和指挥权,有效破解属地街道(镇)“看得见、管不了”和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问题。在社区层面,建立全科网格,要求每个网格员开展巡查、走访群众。网格员通过“网格通”,第一时间将问题一键上报流转,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探索“小社区”“大党委”,实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一个社区往往几千人,但社区工作人员才几个人,
3、每天面对各种琐碎的事务,往往难以应对。必须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探索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环物委、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设立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这一纽带,将驻区单位党员负责人、业委会、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及辖区党员民警、城管、法官、律师等纳入在内,加大社区党组织与物业、业委会、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发动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着眼于党员带群众,推动基层治理格局由“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更加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政府与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丁晓芳 党建 引领 实现 基层 治理 三个 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