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docx
《建筑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建筑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单位对本工程施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从而保证工期,其用项目如下:1、基础工程拟用的新技术1.l螺旋钻孔后压浆灌注桩1.1.1主要技术内容在钢筋笼上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桩侧和桩底后注浆,一是加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在优化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软土增幅最小,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
2、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o1.1.3技术指标根据地层性质、桩长、承载力增幅和桩的使用功能(抗压、抗拔)等因素,灌注桩后注浆可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桩侧桩底复式注浆。主要技术指标为:浆液水灰比:地下水位以下0.450.7,地下水位以上0.70.9最大注浆压力:软土层2MPa,软土层48MPa,风化岩10-16MPa注浆水泥量:Gc=apd(桩端)+asnd(桩侧)ap=l.5-1.8,as=0.5-0.7n-桩侧注浆断面数d桩径(m)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土的类别、土的饱和度、桩的尺寸、承载力增幅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最终确定。1.1.4施工工艺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1.L4桩底后
3、压浆:桩底注浆在碎灌注57天后进行。1、注浆工艺流程制作注浆管f埋设注浆管f配制水泥浆f注浆泵、注浆管路连接f开始注浆f连续配制水泥浆和注浆f观察注浆压力表、稳压f统计注浆量f注浆结束。2、水泥浆配制:在搅拌罐中先放入固定数量的清水,再加入固定量水泥充分搅拌,水灰比为O.6o3、将高压胶管与注浆泵、注浆管连接,无误后启动注浆泵,注浆中需严密监视注浆压力,保持一定的注浆流速,至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该桩注浆结束。4、注浆控制指标:(1)注浆量:(依据设计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而定)(2)水泥用量:0.51.0m3/桩。计算公式:注浆量二水泥用量X(水灰比+0.32)(3)注浆压力:0.54MPa(4)
4、注浆流速:50100Lmin(5)水灰比:0.50.7,平均0.65、注浆终止条件(1)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2)如桩周地面冒浆,间歇23小时后再次补注,累计使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如泵压超过设计值时停注0.51小时,改注其他桩,然后回头再注。1.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1.2.1主要技术内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是对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浇筑温度、养护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块体升降温、里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等进行测试和监测。监测工作将给施工组织者及时提供信息,反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内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效果,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采用温控对策提供科学依
5、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是防止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产生温度力和裂缝,核心措施是减小混凝土结构内的温度梯度,技术措施就是“内降外保”。1.2.2主要技术指标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3.4.3条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C降温速度般要小于LC/天1.5C天。1.3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1.3.1主要技术内容混凝土裂缝已成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缝是工程技术人员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难题。然而防治混凝土裂缝是一个系统
6、工程,包括设计、材料、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本技术主要是叙述防治裂缝的一些关键技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从而达到防治混凝土裂缝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的构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对抗裂性能影响因数、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术措施等。1.3.2技术指标对于如何评价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抗裂性能,本技术提供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1.4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1. 1.1主要技术内容深基坑工程是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工程。深基坑工程的监测与控制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信息反馈与控制。深
7、基坑工程监测是指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借助仪器设备和其他一些手段对围护结构、基坑周围的环境(包括土体、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力、位移、倾斜、沉降、开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土层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深基坑工程控制则是根据前段开挖期间的监测信息,一方面与勘察、设计阶段预测的性状进行比较,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判断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反分析方法或经验方法计算与修正岩土的力学参数,预测下阶段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为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依据,并对进一步开挖与施工的方案提出建议,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及时的预报。以便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1.2.2技术指标深基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采用 新技术 新工艺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