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磨稿子标题这是第四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docx
《如何打磨稿子标题这是第四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打磨稿子标题这是第四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如何打磨稿子标题,这是第四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今天来讲讲第4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汪曾祺说,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先模仿再摆脱,最后自成一家。上面三个步骤,是一个严格的递进过程。一切文字肯定始于模仿,前人学古人,我们学前人,一代一代这样传承下来。搞文字,谁也跳不过模仿”这一环,这是规律与真理。仿写为什么能够成为符号锤?因为它有着独特优势:一是母体优势。什么是母体?就是那些约定俗成、深入骨髓的东西,当它出现,不言自明。我们读宋词,如果看到花落,那肯定是伤春;见到折柳,必是送别;遇到归燕,一定是思念。经过时间的沉淀,它们变成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成了所谓的母体。仿写”就是
2、从母体中制造子体”,因为母子关系,当它一旦出现,你就会感到莫名的亲切、血脉的联系。熊向晖在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讲过一个故事,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总理准备为外国记者们放一部根据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编拍的彩色戏曲片,也就是梁祝哀史。熊向晖担心外国记者看不懂,准备将剧情介绍和主要唱段写成一本十五六页的说明书,然后再译成外文,译名也取好了,叫梁与祝的悲剧。周总理得知后,直呼这是“党八股。他说:十几页的说明书,谁看?你就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前再用英语作3分钟说明,就够了。结果当然是大获成功,为什么?因为周总理巧妙地为外国记者找到了他们自己的文化母体,那就
3、是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二是成本优势。仿写,其实就是拿来主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物美价廉。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如果恰好有个巨人,你只要站到他的肩膀上,就能看得足够远,也就没有必要一层层去盖楼。从O到1的创新,是很难很难的,但1到2、2到3则要简单很多。辽宁舰不正是这样吗,如果没有瓦良格号这个所谓的“巨人,靠白手起家,一点一点试错,那个成本是不可想象的。腾讯的竞争策略也是这样,它悄悄躲在一旁,看到某新生公司有了创新产品,先暗地观察,再慢慢跟进,最后靠体量优势吃掉对方、占据市场。这虽然很不地道,但却十分管用。稿子与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幸福一样,好的稿子都是相似的,但差的却各有各的差法。既然
4、好稿都是相似的,那也就是说,你想不模仿都不行。所以,何不大大方方地模仿,心安理得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呢?三是迭代优势。创新是一张“饼”,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层一层烙出来的干层饼,并且每一层都是对上一层的模仿。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想看懂模仿的门道,必须弄清模仿的脉络,就是要把这张饼的每一层都要搞清楚。举一个例子,王菲有首歌叫致青春,里面有句歌词”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前一句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今天我们重点看后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话是不是原创?当然不是!它的上一层是谁呢?它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蜂,原文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那么这一句的上一层呢?它借鉴的是
5、唐代诗人严悻的“尽日间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这么一层层地梳理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金句佳句,都是一层一层慢慢迭代而来的。记得自己刚写材料的时候,初读一篇别人写的讲话稿,当时就一个感觉,这些话怎么就写得那么好,那么妙呢,自己这辈子怕是都写不出来啊。后来看得多了,慢慢知道这一句是出自某某讲话,那一句是化用的某某经典。知道了脉络,就不怕了,因为道道就在其中。找到了模仿的演进逻辑,我们自己也可以模仿化用、迭代升级,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层。以上是心法层面。下面,从实操层面,谈谈技法。其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用皎然的偷语、偷意、偷势三偷讲过,随着这段时间的琢磨,我觉得可以站在皎然和尚的肩膀上,继续迭
6、代一下。从公文写作特别是打磨标题的角度看,仿写这把符号锤主要有三大招式:O1.直引乔布斯经常引用毕加索的话:“聪明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是最入门的模仿、最经济的模仿,但也是大有门道的模仿。要想偷到好东西,首先要见过好东西。广告之王大卫奥格威说:”搜寻全世界,把最好的创意偷来。凡是你想干的事,别人早都干过,偷不到,只是因为你见的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积累,见多才能识广,大量占有才能仿得高明。历史上有很多直引”的经典案例,比如前文讲到的王国维人生三境界,全部引用别人,不创一字而尽得风流。比王国维更擅长直引的还有一位“老王,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他有一首十分
7、出名的“直引诗”一一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惟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首颔颈尾四句,全部引用别人:第一句,白玉堂前一树梅。出自唐代诗人蒋维翰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第二句,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句熟悉吧,出处就是前面讲到的唐代诗人严作。严辉这辈子就留下这一首诗,还被罗隐、王安石两位文豪双双嬉了羊毛。这还不算,后面还有一位大文豪等着呢。第三句,惟有春风最相惜。出自唐代诗人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第四句,一年一度一归来。出自北宋才女詹茂光妻寄远:“争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归来。”这种直引,在文学上叫做集句,看似简单,实则很难。首先要
8、博学广识,知道去哪里抄;其次要巧妙组合,才能毫无拼凑痕迹、达到鬼芦神工。在公文界也是如此,笔杆子们很偏爱这种直引式的集句标题,而且几乎也都是来自诗词。为什么?因为诗词具有天然的工整性和音律性,是打造标题的上好材料。比如,我们可以引一句:拿出“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闯劲;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同样,也可以引两句:要有“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确保信念过硬。要有“干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坚韧,确保政治过硬。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确保责任过硬。要有“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识,确保能力过硬。02化用直引的优点在于直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打磨 稿子 标题 第四 符号 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