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技术规范.docx
《CT检查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检查技术规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CT检查技术规范一、CT扫描前准备(一)设备准备1 .检查室按照各类型设备的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2 .依照CT设备开机的要求按步骤操作。3 .按设备要求预热X线管。4 .建议按设备要求进行空气校正。5 .建议确保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如果有PACS系统,需要确保数据传输通畅。6 .确保高压注射器处于完好待用状态。7 .确保影像交付介质处于正常状态。8 .定期做好CT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设备状态维护)。9 .CT室配备常规急救器械和药品。(二)受检者准备1 .受检者检查前,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饰品或可能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品,嘱受检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体位不动。2 .不合作的受检者(如婴幼儿、躁动不安
2、或意识障碍者),在CT扫描前给予镇静。3 .根据检查部位做好检查前相关准备。胸、腹部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保证扫描时胸、腹部处于静止状态;胃肠道检查前饮水;颈部和喉部检查前告知受检者不能做吞咽动作;眼部检查前告知患者闭上双眼,尽量保持眼球不动,不能闭眼者让其盯住正前方一个目标。(三)操作者准备1.掌握基本的影像诊断知识,能根据受检者的特点、诊断的需要设置个性化的扫描流程与参数。4 .熟练掌握CT机的性能和特点。5 .落实“查对”制度。6 .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检查时取得患者配合。7 .能够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受检者的异常情况。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在受检者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参与
3、抢救。8 .熟悉影像危急值的范围。(四)图像质量控制1 .检查部位符合临床诊断需求。2 .图像上无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伪影。3 .图像采集和重建参数符合影像诊断的需求。4 .预置合适的窗宽和窗位。5 .图像标识显示完整。6 .增强检查期相达到临床诊断要求。(五)其他1 .增强检查结束后,受检者留观30mino2 .定期检查急救药品的有效期,并及时更新。3 .如果受检者发生不良事件,及时做好记录并按要求上报。4 .登记时核对受检者信息;人工发放结果时,需再次核对受检者的相关信息。二、扫描技术颅脑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颅脑急性出血、梗死、外伤、畸形、积水、肿瘤、炎症以及脑实质变性和脑萎缩等疾病。二检
4、查技术1 .常规平扫:(1)体位:取仰卧位,头部置于检查床头架内,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正中定位线重合,使头部位于扫描野的中心,听眦线垂直于检查床。常规以听眦线或听眶上线为扫描基线,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颅顶。(2)参数:管电压100120kV,有效管电流200250mAs,根据机型选择不同探测器组合(16X1.500mm、321.200mm,64X0.625mm、1280.600mm、3200.500mm等),一般行逐层扫描,层厚56mm,层间距56mm。2 .增强扫描:(1)常规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与常规平扫相同。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对比剂,流率为L52.0mls(观察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病变时
5、,流率可达3.O4.0ml/s),用量为5070ml。根据病变的性质设置头部增强的延迟扫描时间,血管性病变延迟25s,感染、囊肿延迟35min,转移瘤、脑膜瘤延迟58min。(2)颅脑CTA:采用对比剂(流率为4.0-5.Oml/s,用量为6080ml)+生理盐水(流率为4.0mls,用量为30ml)的注射方式。体弱或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D18kgm2的受检者,对比剂用量酌减。三、图像处理1 .预置窗宽、窗位:软组织窗窗宽80-100HU,窗位3545HU;骨窗窗宽3500-4000HU,窗位500-700HUo2 .常规三维图像重组:用薄层横断面数据进行MPR,可获得
6、脑组织的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图像。运用表面遮盖法(SSD)显示颅骨的骨折线、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等。3 .CTA三维图像重组:头部血管图像后处理常包括MPR(CPR)、MlP、VR及SSD。四、影像质量标准1 .脑组织窗:能够显示灰白质边界、基底神经节、脑室系统、中脑周围的脑脊液腔隙、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大血管和脑室脉络丛。2 .骨窗:能够显示颅骨的内板、外板和板障。鞍区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1 .普通X线检查发现鞍区病变,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2 .临床怀疑垂体肿瘤。3 .垂体瘤术后复查。二、检查技术1 .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头部置于头架内,受检者体位同卢页脑轴面扫描,扫描基线可用
7、听眶线或听眦线,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鞍顶。(2)参数:采用螺旋扫描方式,管电压100120kV,有效管电流200250mAs,选择不同探测器组合(16X0.625mm、321.200mm等)。以最薄层厚进行无间隔重建,然后行冠状面、矢状面重组,重建层厚3mm,层间距3mmo2 .增强扫描:(1)注射参数:采用(含碘300-370mg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用量80.0-100.0ml(或L52.0mlkg),注射流率2.53.0mlso(2)扫描及延迟时间:首先行CT平扫确定扫描范围,注入对比剂后IOs启动扫描,扫描58次。延迟时间一般设为注射对比剂后35s。(3)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T 检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