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导学案的核心.docx
《“问题”是导学案的核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是导学案的核心.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问题”是导学案的核心导学案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是问题。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导学案用问题把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变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一、基本情况某年某月底,我校举行问题教学实验活动,七、八、九三个年级段,举行公开教学课。其中,七、八年级公开课II节,九年级公开课10节,共21节。小学部也有若干个教师参与了这次活动。这是一次尝试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有三个特征:三维性、具体性、简约性。三维性,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特点是情感教育;具体性,内容体现文本知识,可以操作;简约性,语言简练,不繁
2、杂。三、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的分析,仍旧需要具体和简约,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准确。所以,重点难点的分析要具有三个特征:准确性、具体性、简约性。四、学生先学阅读在前,思考在先,这是“先学后教”理念最直接的体现。导学案体现了“阅读在前,思考在先”的要求。学生预习,包括课前预习和随堂预习。1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是所有学科都要课前预习,不是所有的章节都要课前预习,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课前预习的。一般地说,新课可以考虑课前预习,复习课课前一般不预习。八、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可以适当预习;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预习不超过10分钟,其他学科一般不预习。课前预习之所以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是因为我们对学生课前预习
3、的要求过高,学生预习任务过重。2 .随堂预习。推行随堂预习,或者说随堂读书,思考,动笔或动手。随堂预习,应当是导学式问题教学的主体形式。3 .预习要求。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文本,进行预习,动笔或动手,回答问题。“先学”的“预习”题目与“后教”的当堂训练应该有区别。“先学”的预习的难度要低一点,而“教后”的训练要高一点。”先学”的预习,学生面对文本的新知识,要有一个理解和领悟的过程;而“后教”的训练更多是一种迁移,一种巩固,一种提升。课前预习,一要控制时间长度,二要掌握题目难度,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明确课前预习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导学案的题目都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的,所以在导学案上,要标明完成部
4、分。4 .预习利用。学生“阅读在前,思考在先”,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条件。课前预习作业,老师要运用不同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存在问题进行“导学”,而不是把学生的预习搁置一边,重起“炉灶”,从零做起。五.当堂训练当堂训练,更多指的是“教后”的训练。这种题目与课后的后续作业没有根本的区别。这样,学生的训练分成三个部分:课前、课中和课后。我们不能因实施导学式的问题教学,而随意拉长学生作业长度,作业总量应当保持适当的平衡。这是能否成功地施行问题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前学生花了多少时间,课后作业时间就要相应缩短。六、问题设置孔子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 是导学案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