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docx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第一课时一、故事引入1 .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的故事吗?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故事讲的都是一些名人的小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选自世说新语。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现存三卷。2 .今天我们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板书课文题目)3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王戎?(教师课件出示王戎的简介)课件出示:王戎(234305),字浚冲。琅球临沂(今属山东)
2、人。晋朝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4,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了解一下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引入课文题目,学生很好地、快速地了解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的特点是写名人言行与轶事,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停顿。(1)指导朗读: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停顿。课件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2)请四位同学来读,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们
3、读得是否准确。读的时候注意多音字“折”的读音是uzhe,不要读错。(3)采用各种形式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读,分组读,指名学生读。在读文过程中,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2.理解字词的意思。(1)文中有些字词意思需要重点掌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尝试理解这些字词吧。课件出示:尝:曾经。诸:众,许多。竞走:争着跑过去。唯:只有。信然:的确如此。(2)同桌交换做游戏:你说我答。一同学说出字词,另一同学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快速说出字词的意思。【设计意图】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根据课后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再读课文,识文写字1.本课要掌握
4、的生字有“戎、尝、诸、竞、唯”,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分小组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指导:“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竞”字注意与“竟”区别开,书写“竞”时,要注意上下大约等高。“唯”右边是“隹”,不能写成“住二2 .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3 .优秀作品展。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活动。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大家相互评价。【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认读汉字,通过小组合作,然后说出自
5、己认识汉字的方法,在全班汇报,集思广益,使学生提升了识字能力,激发了探究的愿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题目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4 .指名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文,复习课文。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感悟文章。要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注意写作顺序,感受人物形象。(1)学生自读注释,师提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抓住重点字“尝、诸”来理解第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抓住重点字词“子、竞走、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 取道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