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用技术手册.docx
《中医实用技术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实用技术手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实用技术手册一、针刺技术3二、灸法10三、三棱针刺法11四、耳针疗法12五、拔罐法19六、推拿技术20七、刮疼技术23八、常用脸穴25一、针刺技术一、毫针刺法1 .毫针的结构毫针的结构分为5个部分: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2 .针刺前准备(1)选择针具1)选择硬度、弹性和韧度较好的不锈钢针具2)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腌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2)选择体位体位选择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便于医者取穴和操作为原则;有条件情况下尽量采取卧位。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2、。(3)消毒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用具等。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药液浸泡消毒法(3种)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锅内灭菌。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C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放入75%乙醇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消毒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84”消毒液,可按规定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戊二醛溶液(保尔康)浸泡1020分钟,达到消毒目的时才能使用。水沸后煮1520分钟,可达到消毒目的。但煮沸消毒法对锋利的金属器械,易使锋刃变钝。如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使成2%溶液,可以提高沸点至
3、120C,且可降低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菌法为佳。医者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腌穴皮肤上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脸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脸穴皮肤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3 .进针手法持针操作的手-刺手;辅助进针的手一-押手进针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1)常用单手进针法:一般用右手持针,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状如持毛笔。(2)常用双手进针法:包括4种
4、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适用于长针的进主要用于皮肤松主要用于皮肉浅针针弛部位的脸穴。薄部位的胸穴4.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直刺斜刺平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腌穴。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腌穴。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腌穴,如头部的脆穴等。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在临证操作时除了遵循每个胸穴的常规针刺深度外,还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病情、部位等方面决定。二、行针与得
5、气1.行针:行针,又称“运针”,是指针刺入腌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1)手法:行针的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是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施术时即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手法种类操作方法刺激量大小提插法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施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构成了提插法。指力一定要均匀,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
6、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捻转法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后捻转动作,针在腌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在180度左右,不能单向捻针。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就小。辅助手法: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为目的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六种:分类操作作用循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循行径路,在脸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循法可催气。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加强针感
7、,助气运行。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刮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向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以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与扩散。摇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分直立针身而摇和卧倒针身而摇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感应;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震颤法针剌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可促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实用技术 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