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农学”本博贯通创新班管理办法.docx
《大学“新农学”本博贯通创新班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新农学”本博贯通创新班管理办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大学“新农学”本博贯通创新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切实推进“新农科”建设,服务种业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高层次农科人才培养的华农模式,学校决定依托作物学优势学科设立本-博贯通的“新农学”创新班(以下简称“新农班”)。为做好新农班有关工作,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新农班以“加强基础、突出创新、注重探索、追求卓越”为理念,依托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厚实专业基础、较强创新能力、宽广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新农科人才。第三条新农班的本科专业为农学,博士一级学科为作物学。第四条新农班实行“3+1+4”培养模式,培养年限一般为8年,仅参加本校作物学科的推免研究生。前三学年完成本科课程;第四
2、学年完成本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学科训练II和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课程,四年期满达到本科毕业要求的按时毕业,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获得农学学士学位;第五年取得博士研究生学籍,继续完成博士课程,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完成“新农班”本博贯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准予博士毕业并获得农学博士学位。第二章选拔方式第五条选拔范围。从2021级起,每年春季学期初,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生选拔不超过30人组成本年级新农班。各学院涉及对外合作办学班的学生不参与选拔。第六条选拔程序。学校发布新农班学生选拔通知,学生按照通知要求自愿申请,学校新农班专家工作小组对申请学生进行统一考核和遴选,通过考核者签订协议后进入新农班学习。第三章
3、培养举措第七条新农班实行“本-博”贯通式人才培养。统筹本科和博士阶段的课程要求、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制订“3+1+4”贯通式人才培养方案。在作物学一级学科设计本科、博士阶段的课程与实践环节,整合本博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实施一体化课程内容和“一张表”的课程教学体系。学生修读的本博贯通课程学分,可计入本科生阶段的课程学分,同时也可计入博士生阶段的学分。第八条新农班实行全过程特色创新培养。本科一年级开设1门新生研讨课、1门学科导论课,进行实验室“轮转”选择导师;本科二年级开设专题研讨课,参与学业导师科研项目,主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本科三年级进入“本-博”贯通的专业课程阶段,依托大学生创
4、新训练计划或导师科研课题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本科四年级完成本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选定拟就读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基本完成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阶段完成其余课程、文献阅读、实践活动、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必修环节,围绕既定方向和选题,开展以高水平研究为目标的学术训练和学术创造,其中,博士学位论文开题须于第9学期结束前完成,博士阶段中期考核须于第10学期结束前完成。第九条新农班实行全程导师制。学生分别在第二和第七学期通过“实验室轮转”选择导师。导师由具有博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高水平教师担任,承担以下主要职责:(1)在本科一年级,侧重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提供学业指导及学术职业规划;(2)在本科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农学 贯通 创新 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