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研学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研学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穿越时光的迷雾,梳理历史的脉络,总有那让人情不自禁、泪流满面的故事,也总有那令人震撼、绵延不绝的回响。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路;无论飞多高,都不能忘了扎根的那片红色土地。一路西行,从一马平川、四顾辽阔的平原到缓坡起伏、植被稀少的丘陵,再到连绵起伏的群山,多年不曾远途的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祖国的幅员辽阔。中国的国土面积广大,但是地形复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镶嵌在纵横交错的山地中,彼此连接困难。穿越隧道、驰过大河,绕过山川、跨过桥梁,在这样一片辽阔的国土上驰骋,确有山长水阔之感。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高山原野,眺望着那一条条犹如飘带的公路铁路,我的脑海里忽然涌出来四个字“重
2、塑山河”一百多年前,当孙中山先生一笔一笔写下建国方略时,当嘉兴南湖的那只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时,中国还是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但是一百年后的今天,一张前所未有的超级运输网络在中国的辽阔国土上全面铺开。我无法确切地说出中国的铁路、公路、隧道有多长,也无法说出中国的桥梁有几座,只是知道今天的快递从天涯海角送到我们面前也只是三两天的时间。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当我听到刘月富教授的讲解后,深有同感。刘教授在讲到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的艰难岁月时,几度梗咽,泪洒衣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从瑞金转移,湘江一战红军人数从10万多人减少到不足三万人,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历
3、史总是有着让人无法捉摸的走向,不足三万人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以每公里倒下三到四个人的代价,走过了一条前无古人,大概也后无来者的艰苦卓绝的路。刘教授说到:“这倒下的人不是老死的,不少打仗牺牲的,是累死的、饿死的、病死的,而且都是平均年龄21岁的娃娃,若果我们连这些娃娃留下的江山都守不住,守不好,我们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是共产党员,说自己是党务干部?“这是灵魂的拷问。长征途中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留下了8000人的队伍打狙击,五天五夜后,这支队伍全军覆灭、无一生还。无法确切统计有多少这样的英雄烈士,为了让战友多一线生还的机会,魂葬青山。他们当年流血的山头如今已是郁郁葱葱,后人去祭奠时,只见满目青绿、
4、山风呼啸,大概这就是英雄气在驰骋纵横吧。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西北局纪念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延安保育院,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烽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时代,仿佛又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点山河,决战千里之外的智慧和气度,仿佛又看到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怆。在杨家岭和枣园,我们看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总司令、任弼时、张闻天等领导同志的旧居。一桌一椅一床一窑洞就是他们的办公和生活场地。他们在世界最小的司令部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们在老乡家的羊圈里召开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他们伏在膝头,在
5、煤油灯下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章,他们在老百姓的锅盖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文件,发出了一封又一封电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主席的院子里似乎还有邻家的孩子在玩耍,周末还有保育院烈士遗孤的欢声笑语。似乎他还在院子里的石桌上用自己种的蔬菜招待着党外华人华侨和爱国人士,宣传着共产党的主张,描绘着中国未来的美好蓝图。“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他去战场,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陕北的民谣至今让人热泪盈眶,在泪眼婆娑中看到、感受到了人民的无穷无尽的力量。人民的战争,胜利终将属于人民!我们归来时,看夜色中的黝黑山形,看原野上的点点灯光,大地在夜色中是那么安宁和祥和,天空在夜色中是那样辽远和空旷。我不禁又想起了刘教授的灵魂之问:“如果我们连这些娃娃们留下的江山都守不住,守不好,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党务干部?”转眼已是百年,未来会更好吗?一定会的!